【穴位名】 中府 Zhongfu 属手太阴肺经穴
【定位与取法】 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仰卧或坐位,取穴用骨度分寸法与体表标志法。
【局部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胸小肌;胸腔。浅层布有锁骨上中间神经,第1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头静脉等。深层有胸肩峰动、静脉和胸内、外侧神经。
【功能主治】 ①调理肺气:咳嗽,气喘,咯血,胸闷,胸中烦满;咽喉疼痛,喉痹;面肿,浮肿。②通经活络:胸痛,肩臂疼痛。③解表和胃:呕吐,呃逆。现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
【操作方法】 略向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侧深刺,防止伤及肺脏。可根据病情使用灸法或拔罐法。
注:①斜刺:是指毫针刺时,针身与皮肤的夹角呈45度左右。②灸法:是用燃烧的艾烧灼或熏烤穴位的方法。③拔罐法:是将特制的各种材质的罐,用燃烧或抽气的方法排除罐内空气,并将其吸附到皮肤上的方法。
【配伍举例】 ①配复溜,有生津润燥的作用.主治肺燥热咳嗽。②配中府、阳交,主喉痹,胃满塞,寒热。
【参考资料2】
中府穴是中医经络学中的一个重要穴位,属于手太阴肺经。以下是对中府穴的详细全面介绍:
1. 定位:中府穴位于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6寸。取穴时,可先找到云门穴,然后向下1横指处即是中府穴。
2. 主治:中府穴主要用于治疗肺系及胸部疾病,如咳嗽、气喘、胸痛、胸闷、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此外,中府穴还可用于治疗肩背痛、肩周炎等肩背部疾病。
3. 操作方法:
a. 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揉中府穴,力度适中,每次3-5分钟,可缓解咳嗽、气喘等症状。
b. 针灸: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可向肩背部放散。注意避开血管,以免引起出血。
c. 拔罐:在中府穴处拔罐,留罐10-15分钟,可缓解肩背痛、肩周炎等症状。
4. 配伍应用:
a. 配肺俞、列缺、膻中,可用于治疗咳嗽、气喘等肺系疾病。
b. 配肩井、肩髃、肩贞,可用于治疗肩背痛、肩周炎等肩背部疾病。
5. 功效:中府穴具有宣肺止咳、宽胸理气的作用。通过刺激中府穴,可以调节肺脏功能,缓解咳嗽、气喘等症状。
6. 注意事项:
a. 孕妇慎用,以免引起流产。
b. 操作时力度要适中,避免用力过猛,损伤皮肤。
c. 针灸时要注意消毒,避免感染。
总之,中府穴是手太阴肺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具有宣肺止咳、宽胸理气的功效。通过刺激中府穴,可以治疗咳嗽、气喘等肺系疾病,以及肩背痛、肩周炎等肩背部疾病。在操作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损伤皮肤,孕妇慎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