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名】 阴包 Yinbao 属足厥阴肝经穴
【定位与取法】 在大腿内侧,当股骨内上髁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仰卧位,取穴用骨度分寸法与体表标志法。
【局部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缝匠肌与股薄肌之间;大收肌。浅层布有闭孔神经的皮支,大隐静脉的属支。深层有股神经的肌支,隐神经,股动、静脉。
【功能主治】 ①疏肝理气:月经不调,小便不利,遗尿。②通经活络:下肢痿证,腰骶痛引少腹。现用于骶髂关节炎,子宫内膜炎等。
【操作方法】 直刺0.8~1.5寸。可酌情使用灸法。
【配伍举例】 配至阴、阴陵泉、地机、三阴交,治疗小便不利。

【参考资料2】
阴包穴是中医经络学中的一个穴位,属于足厥阴肝经。下面是对阴包穴的详细全面介绍:
1. 位置:阴包穴位于大腿内侧,当股骨上髁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简便取穴法为:直立,两手下垂,中指尖所指处即是。
2. 主治:阴包穴主要用于治疗妇科、前阴、少腹及下肢等疾患。具体包括:
- 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阴挺等。
- 前阴疾病:如小便不利、遗尿、阳痿等。
- 少腹疾病:如腹痛、疝气等。
- 下肢疾病:如下肢痿痹、脚气等。
3. 操作方法:
- 针刺:直刺1-1.5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大腿内侧。
- 艾灸: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 按摩:用指腹按揉阴包穴,每次1-3分钟,可缓解痛经、腹痛等。
4. 配伍应用:
- 配关元、三阴交、血海,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
- 配中极、三阴交,可用于治疗遗尿、小便不利等前阴疾病。
- 配气海、三阴交,可用于治疗腹痛、疝气等少腹疾病。
5. 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尿失禁、睾丸炎、膝关节炎等。
6. 穴位解剖:在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内夹股动、静脉,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分支。
7. 注意事项:针刺时不宜过深,以免损伤血管神经。孕妇禁针。
以上是阴包穴的详细全面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阴包穴是肝经的重要穴位,具有疏肝调经、利水通淋的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