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草药汇编》:朱砂莲
拼音注音
Zhū Shā Lián
别名
背蛇生、躲蛇生
来源
为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朱砂莲Aristolochia cinnabaria C. Y. Cheng,mss.以根状茎入药。春初新苗发出前或秋后地上茎叶干枯时采挖,去掉残茎及须根,洗净晒干。
性味
苦、辛,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肠炎,痢疾,尾、十二指肠溃疡,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痈疖肿毒,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2~5分,研粉或磨汁服;外用适量,研粉或磨汁搽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朱砂莲
拼音注音
Zhū Shā Lián
别名
一点血(《广西中药志》)。
出处
《广西中药志》
来源
为马兜铃科植物大叶马兜铃的块根。冬季采挖块根,洗净,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于深山沟边草丛中。分布广西、浙江、江苏至四川、甘肃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藤本。根呈块状,横走,1~3个相连。茎长约1.5米,具7条纵纹,幼枝及嫩叶被柔毛。叶互生,卵圆形,长4~11厘米,宽3~11.5厘米,全缘,先端钝尖,基部心脏形,两侧圆耳状,基出脉5条;叶柄长2.5~7.5厘米。短总状花序腋生,花柄长约1厘米,花下垂;花萼管状,长约2.5厘米,基部膨大呈球形,内壁有2撮短柔毛,颈部收缩,弯曲,内侧有柔毛,上部侧向开放,呈喇叭状,暗紫色,有5条脉纹,先端平截或微凹;雄蕊6,与花柱结合;花柱6裂,柱头不明显,子房长柱状,有6棱,长约8毫米,下位,6室。花期2~3月。
性状
块根纺锤状,长达14厚米,径至8厘米,有多数疣状凸起,表面浅棕色,有不规则的皱纹,并有少数残留的须根。质坚硬,断面鲜时浅紫褐色至橘黄色,干后呈淡暗赭色,粉质。气特异。
化学成分
种子含马兜铃酸、木兰花碱、轮换藤酚碱和巴婆碱。
归经
入心、肺、肝经。
性味
味苦辛,性寒,无毒。
注意
《广西中药志》:虚弱者忌用。
功能主治
清火消肿,散血止痛,解蛇毒。治红白痢疾,胸、腹、喉痛,毒蛇咬伤。(性味以下出《广西中药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钱;或研末。
临床应用
治疗小儿消化不良:以朱砂莲为主综合治疗,观察200例全部治愈(全身及胃肠道症状消失,大便次数、性质均恢复正常)。治愈时间最短1天,最长8天,平均4天。据观察,本品有收敛、止痛作用,可能还有抑菌、杀菌作用。用法:取朱砂莲块根,洗净晒干研粉口服,每次0.3~0.5克,每日3次,同时辅以VB、VC,10%氯化钾及助消化药(胰蛋白酶、淀粉酶、乳酸钙),脱水明显者适当补液。
备注
本植物的藤茎、果实在甘肃地区作防己、马兜铃入药。
四川地区所用的朱砂莲为同属植物避蛇生的块根,功效相同。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朱砂莲
拼音注音
Zhū Shā Lián
别名
辟虺雷、辟蛇雷、透水雷、辟水雷、雷见怕、牛血莲、躲蛇生、避蛇生。
英文名
Root of Kaempfer Dutchmanspipe
出处
出自《广西中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四川朱砂莲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tolochia cinnabarina C.Y.Cheng et J.L.Wu[A.minutissima C.Y.Cheng]
采收和储藏:移栽4年以上时采收为宜。6-7月挖起块根,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泥沙,蒸至透心(一般需10-25min),再晒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1600m的石灰岩山上或山沟两旁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原形态
四川朱砂莲 多年生草质藤本,全株无毛。根块状,呈不规则纺锤形,长达15cm或更长,直径达8cm,常2-3个相连,表反有不规则皱纹,内面浅黄色或橙黄色。茎细长扭曲,具纵棱和粉霜。叶柄长4-15cm;叶片三角状心形,生于茎下部的叶常较大,长5-14cm,宽4-11cm,先端钝,具小尖头,基部心形;全缘,上面绿色,具白色晕斑,下面脉隆起。花2-3朵组成短总状花序,偶单花胶生;小花梗细长,基部具叶状苞片l枚;花被黄绿色或暗紫色,基部球形,颈部窄缩并弯转,前部扩大并向一侧展开是舌状,舌状体长卵形,先端圆钝或具小凸尖,有5条脉;管口具紫色斑块并疏生绒毛;雄蕊贴生于雌蕊周围,花药卵形;合蕊往先端6裂,裂片基部向下延伸成波状圆环,柱头乳突状,子房倒卵形,微具6棱。蒴果长椭圆球形,基部下延,连柄长6-7cm,黄绿色,具粉霜,熟后自果柄处6裂。种子三角状心形,扁平,一面隆起,另一面凹下,外表褐色,密被疣状突起。花期11月至翌年4月,果期 6-10月。
栽培
生物学特性 耐阴,以荫蔽的环境为宜。若光照过强,气温高,则幼苗极易死亡。产区栽培多选择红紫泥土。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法。选择地势倾斜、阴湿的砂壤土作苗床。深翻细耙作高畦,畦宽70cm,长度不定。6月中旬果实成熟后及时采收,晾干,开裂后除去果壳,于7月上旬播种。撒播,覆细土约1.5cm,搭棚遮荫。苗龄约60d真叶5-6片时移栽,行株距 20cm X 7cm。
田间管理 移栽后及时搭荫棚,棚高1.6-2m,荫蔽度30%左右。缺苗者需及时补栽,勤除草。移栽后施1次定根肥,转青后追肥1次。以后每年返青后追肥1次。返苗后进行1次浅耕。生长期注意培土,防止块根外露。
病虫害防治 (1)白绢病为害块根,高温、高湿季节发病最盛。防治方法:及时拔除病株并销毁,病穴用石灰消毒。雨季防止积水。与禾本科作物轮作。(2)马兜铃凤蝶幼虫7月下旬至10月下旬咬食叶片和茎,可喷90%敌百虫500-800倍液防治。10月上旬开始化蛹,可人工捕。
(3)金裳凤蝶幼虫零星为害,防治方法同马兜铃凤蝶。(4)裂爪螨整个生育期均有发生,以4-5月至返苗前为害最重。喷20 %双甲眯1000倍液或73%克螨特3000倍液防治。此外还有蚜虫为害。
性状
性状鉴别 块根呈不规则给节状,长6-18cm,直径3-8cm。表面棕黄色至棕红色,有不规则瘤状突起和深皱纹;外皮破裂处呈红棕色。体重,质坚,断面棕色或红棕色,习称“朱砂岔”,角质样。气徽闷臭,味极苦。
显微鉴别 块根根切面:木栓层由3-5列细胞组成。皮层外侧有2-6列石细胞排成环带。中柱维管束外韧型,被射线分成12-13束,中央为薄壁细胞。皮层及中往薄壁组织散有分泌细胞,内含橙红色物质。
化学成分
种子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acid)、木兰花碱(Magnoflorine)、轮换藤酚碱(Cyclanoline,Clssamine)和巴婆碱(Asimilobine)。
鉴别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5ml,置水浴加热lh,滤过。滤浓浓缩至5ml,作供试品用。另取马兜铃酸制成每lml中含1mg的对照液。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μl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甲醇-醋酸(5:8:o.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量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荧光斑点。
归经
心;肺;肝经
性味
苦;辛;寒
注意
《广西中药志》:虚弱者忌用。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理气止痛。主痈疡肿毒;暑邪痧气;腹泻痢疾;胸腹疼痛;牙痛;喉痛;叶血;蛇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鲜品量可酌加;或研末,每次0.5-1g,每日2次。外用:适量,磨粉,酒或醋调涂。
摘录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