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石栗叶
拼音注音
Shí Lì Yè
出处
《岭南采药录》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石栗的叶。全年可采,晒干。
生境分布
产广东、广西等地。
原形态
形态详石栗子条。
性状
干燥叶多皱缩,纸质,卵形至长卵形,长10~20厘米,宽8~1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或心形,两面秃净,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叶脉明显,主脉1,侧脉羽状。具叶柄,被星状毛,顶端有2个突起的暗红色小腺体。以净叶无枝梗者为佳。
性味
《广东中药》Ⅱ:微苦,寒。(有毒)
注意
《广东中药》Ⅱ:孕妇忌用。
功能主治
①《岭南采药录》:治闭经,取生石栗叶四两,和猪腰煎汤服之。亦能下胎。
②《广东中药》Ⅱ:通经,清瘀热,治白浊。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石栗叶
拼音注音
Shí Lì Yè
英文名
Leaf of Belgaum Walnut, Leaf of Kekuioiplant, Leaf of Bancouloiplant, Leaf of Lumbangoilplant, Leaf of Otaheite Walnut
出处
出自《岭南采药录》。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石栗Aleurites moluccana (L.)Willd.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eurites moluccana (L.)Willd.[Jatropha moluccana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野生或栽培于村旁及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原形态
石栗 常绿乔木,高达13m。幼枝和花序均被揭色星状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6-12cm,顶端有2枚小腺体;叶片卵形至阔披针形,长10-20cm,宽5-17cm,先端渐尖,基部钝或截平,稀有急尖或浅心形,全缘或3-5裂,幼时两面被褐色星状短柔毛,后变无毛或仅于背面流被星状短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白色。圆锥花序顶生,雄花花萼阔卵形,长约3mm,通常2深裂,镊合状,外面密被星状短柔毛;花瓣5,长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约6mm,先端钝,基部被毛;雄蕊15-20,着生于隆起、被毛的花托上,花丝短,基部被星状短柔毛,花药卵形,向内;雌花花被与雄花无异;子房球形,长约2mm,密被星状短柔毛,2室,花柱2裂。核果肉质,近球形或阔卵形,直径5-6cm,具纵棱,有种子l-2颗。花期4-7月,果期9-11月。
性状
性状鉴别 叶卵形至阔披针形或近圆形,长10-20cm,宽5-17cm,表面棕色,两面均被锈色星状短柔毛,有时脱落;叶片不分裂或3-5浅裂,叶柄长6-12cm,先端有2枚小腺体。
归经
肝;肾经
性味
微苦;寒;小毒
注意
《广东中药》Ⅱ:孕妇忌用。
功能主治
活血通经;止血。主闭经;金疮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粉敷。
各家论述
1.《岭南采药录》:治闭经,取生石栗叶四两,和猪腰煎汤服之。亦能下胎。
2.《广东中药》Ⅱ:通经,清瘀热,治白浊。
摘录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