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7|回复: 1

《海米的公牛》 拉尔夫•艾里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22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34271531.jpg.jpg          

书名:海米的公牛
作者:拉尔夫•艾里森
分类:小说文学
ISBN:9787020171576      

内容简介

拉尔夫•艾里森凭借《看不见的人》荣获1953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受到美国文学界和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被誉为“美国文学界众神之一”。

《海米的公牛》由艾里森的文学财产执行人约翰.F.卡拉汉编辑整理,在其写作生涯中仅出版了此部短篇小说集。

十四个故事记录了艾里森对美国主题的发现,我们可以从中发现《看不见的人》里的故事原型和人物。

十四个带有自传性质的故事呈现出了音乐般层次分明的声部、激昂的语言和纯粹的热情,正是这些使艾里森成为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巨擘。

本书是美国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代表性短篇小说集。从十九世纪后期实施《吉姆•克劳法》的美国南部到二十世纪哈莱姆区的宾果游戏厅,从大萧条时期的流浪汉聚集地到“二战”期间的威尔士,十四个带有自传性质的故事呈现出了音乐般层次分明的声部、激昂的语言和纯粹的热情,正是这些使艾里森成为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巨擘。它们表明了艾里森在其五十五年写作生涯中对美国身份的一贯看法,揭示了他作为黑人在美国生活的真切感受,以及他对自己所代表的黑人群体曲折命运的深沉思考。其中七篇作品在艾里森生前从未发表。

《海米的公牛》是拉尔夫•艾里森写作生涯中的唯一一部短篇小说集,由艾里森的文学财产执行人约翰.F.卡拉汉编辑整理,于艾里森去世两年后首次出版。本书收录的十四个故事记录了艾里森对美国主题的发现,展现了这位作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短篇创作潜力和可能性,以及他在四十年代中期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艾里森作为音乐家的身份赋予这些小说以独特的灵性,使得这些作品既有交响乐的结构,又富有爵士乐的节奏。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看不见的人》里的故事原型和人物。

作者简介

拉尔夫•艾里森(1913—1994)

非洲裔美国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和学者。他出生于俄克拉荷马州,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六年在塔斯基吉大学学习音乐,之后他前往纽约,并结识作家理查德•赖特,在后者的鼓励之下,他开始尝试小说创作。一九五三年,他的处女作《看不见的人》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之后,他出版了两本评论文集,另有长篇小说《六月节》、短篇小说集《海米的公牛》和两本评论文集于他身后出版。

艾里森受到美国文学界和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一九七五年当选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院士。他曾在多所大学任教,包括巴德学院、芝加哥大学和纽约大学。一九六九年,他获得美国总统自由勋章,一九八五年获得国家艺术奖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2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拉尔夫·艾里森的短篇小说集《海米的公牛》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独特的叙事风格,成为美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对美国社会复杂种族关系的敏锐洞察,还深刻揭示了黑人群体在历史长河中的生存状态与心理变迁。以下是对该小说精彩部分的具体点评:

1. 历史深度与文化反思:
   - 艾里森巧妙地将个人经历与历史背景相融合,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美国社会的广阔图景。
   - 书中对《吉姆·克劳法》时代的描绘,不仅重现了历史的严酷,更引发读者对过去与现在种族问题持续存在的深刻思考。

2. 音乐性与文学结构:
   - 艾里森利用其音乐家背景,赋予文本一种独特的节奏感与音律美,使得每个故事都如同精心编排的乐章,层次分明,情感饱满。
   - 小说中的叙述技巧,如多声部对话与内心独白,展现了复杂的人物性格与命运交织,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3. 种族议题与人性探索:
   - 《海米的公牛》直接触及种族歧视的核心,通过具体事件反映黑人社群的苦难与反抗,展现了非裔美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
   - 艾里森深入挖掘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探讨了个体在极端环境下的道德选择与生存哲学。

4. 自传色彩与文学价值:
   - 作品中融入了作者的自传元素,使读者能够窥见艾里森个人成长的轨迹,以及他如何将个人经历转化为普遍意义上的文学表达。
   - 这些故事不仅是文学创作,也是历史的见证,为研究美国种族关系史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综上所述,《海米的公牛》是拉尔夫·艾里森对黑人文化身份、种族平等及人性尊严的深刻探讨,它以文学的形式记录并反思了历史,激励着每一个追求自由与正义的灵魂继续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