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1|回复: 1

《李鸿章传》 梁启超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传记 
s3409033.webp          

书名:李鸿章传
作者:梁启超
分类:传记 李鸿章 梁启超
ISBN:9787561345108      

内容简介

《李鸿章传》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参加镇压太平军、甲午海战、创办洋务运动,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一生。李鸿章从镇压太平天国发迹,创办洋务运动他的声望达到顶点在甲午海战中他苦心经营的海陆军全军覆没 梁启超深刻地分析了李鸿章在甲午海战中的种种失误,指出即使没有这些失误,李鸿章的失败也是必然的,因为世界的竞争是国民智力和创造力的竞争彼时日本各国已经开化,民众在世界眼光和参政热情上已经大大领先,而满清政府仍然禁锢民智民力,失败也就难免了。

洋务运动的失败宣告了李鸿章创办的官督商办的官僚资本主义必然失败的命运、官僚既不懂工商业的技术和管理,反而把它当作渔利的工具,不仅企业没有效率,更压制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限制了他们的参与热情,窒息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

作者把李鸿章同古今中外要人霍光、诸葛亮、秦桧、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伊藤博文等做了对比,指出李鸿章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能够忍辱负重,但是他没有长远的眼光,不知道为后世立百年大计,仅满足于修修补补,不懂得现代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国民的地位、国民在现代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因此在现代国际竞争中处处落于下风,处处受制,总之他的失败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败,是晚清政府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民主政治的必然结局。

最后作者忧虑地说,在晚清政府中李鸿章是最具有世界眼光、最有能力和品格的一个人,尚且不能避免失败的命运今后内忧外患的风潮,将要比李鸿章时代还要严重数倍,但要想再找一个像李鸿章这样的人,也几乎不可能了想到中国未来的前途,不禁毛骨悚然,不知道最终是什么局面。

作者简介

今天的中国,再次面临千年未遇之大变局,重读晚清变革总设计师李鸿章,看他如何突破政治、经济、外交的困局,梁启超的文言文汪洋恣肆,雾满拦江的白话文翻译通达流畅,堪称合璧。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已有长足的进步,政治体制改革却步履维艰,且不得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局。在新一轮的历史大螺旋中。没有了亡国灭种的紧迫感,也仍未建成一个理想完善的公民社会,一百多年前梁启超“今日世界之竞争,不在国家而在国民”的警告,在大同世界出现之前,永远不会过时。

——章立凡

李鸿章其实不知道国家事务,不知道国家是什么,不知道国家与政府是怎样的关系,不知道政府与人民的权限,不知道当大臣应尽的职责。他对西方富强的原因其实是不知道的,以为我国的政治、教化、文明、物产、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赶不上的不过是枪炮、轮船、铁路、机器罢了。我们就学这些,洋务运动就完成了。这就是现在举国异口同声的论调,而李鸿章实际上是他们三十年前的前辈他们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只不过让他们的丑陋更加暴露出来,终究不会成功是必然的。

李鸿章这么忠诚,有这么敏锐的洞察力,他又长时间担任重要职务,掌握大权,但成就却仅仅到了今天这个水平,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只知道有军事,却不知道还有民政;知道有外交。却不知道还有内政;知道有朝廷,却不知道还有国民。每天责备他人看不清时局,而他自己对时局就没有弄明白;每天责备他人搞派系,旧习气难以消除,而他自己的派系、旧习气跟那些人比起来,也不过是五十步和百步的区别。他不知道今天的国际竞争,不靠国家而靠国民;他不知道西方各国能够消除派系、消除旧习气,通过新政而富强的,那种改革的动力都是来自下面而不是上面。

——梁启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18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鸿章传》这本书对于李鸿章在军事、洋务、外交及政治等多个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深度剖析,通过梁启超的笔触,读者可以全方位地理解这位晚清重要人物的一生。下面将详细点评书中的精彩之处:

1. 全仿西人传记之体:
   - 梁启超在书中写道采用西方的传记体例进行撰写,这在当时中国是颇为创新的做法。
   - 这种方式使得李鸿章的生平事迹与评价并行,不仅叙述了事实,还加入了作者的观点和论断。
   - 这种写法增加了书籍的可读性,使读者仿佛在阅读一个时代的历史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思辨过程。

2. 时势造就的英雄观:
   - 在书中,梁启超指出李鸿章是“时势造就的英雄”,这表明梁认为李鸿章的成功与当时的形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这种观点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即历史人物的崛起往往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紧密相关。

3. 镇压太平天国的光辉岁月:
   - 书中描绘了李鸿章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所展现的决断与能力,这段历史彰显了他作为淮军创始人的领导力。
   - 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顾,可以看出李鸿章如何从早年落魄逐步走向权力的巅峰,展现了他的政治与军事才能。

4. 推动洋务运动的尝试:
   - 在详述李鸿章推动洋务运动的过程中,书中揭示了他的远见和对现代化的追求。
   - 不过,梁启超也对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局限性提出了批评,例如缺乏对现代民主和国民地位的深刻认知。

5. 甲午战败的反思:
   - 甲午战争的失败,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也是李鸿章政治生涯的重大挫折。
   - 书中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分析,反映了李鸿章在国际舞台上的挣扎及其悲情,同时也映射出晚清政府的无能和对世界大势的无知。

6. 列强周旋的艰难:
   - 李鸿章作为清政府的主要代表,在与列强的交锋中,展现了他的机智与韧性。
   - 但受限于时代的局限和个人见识,他在与列强的周旋中屡屡受挫,这也反映出当时中国政府与民众关系的脆弱性。

7. 客观公正的传记:
   - 总的来看,《李鸿章传》被认为是一部比较客观公正的传记作品。
   - 书中不仅记录了李鸿章的成就,也没有回避他的不足和失败,为后人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李鸿章的窗口。

除了上述点评之外,值得注意的是,梁启超自身也是晚清重要的改革派人物,他的作品不仅是历史记录,也是同时代人的思想交流。因此,阅读《李鸿章传》不仅能让人了解李鸿章这一历史人物,同样能够窥见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思考与反省。

综上所述,《李鸿章传》是一部学术价值和文学价值并重的传记作品。它不仅以生动的叙述和深刻的分析吸引了广大读者,也为研究晚清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晚清时期的中国以及李鸿章这位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历史人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