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0|回复: 1

《刘以鬯经典三部曲》 刘以鬯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小说 文学 
51DOoAk4DHL.jpg          

书名:刘以鬯经典三部曲
作者:刘以鬯
分类:小说 文学
ISBN:9787020139507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香港著名文学大师刘以鬯的经典三部名作。

《酒徒》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商品经济盛行,文艺也高度商业化。一位艺术良心未泯的作家,挣扎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不愿典卖自我价值而不能,只好一面煮字疗饥,靠写文字垃圾求取生存,一面自责忏悔,借酒麻醉,沉沦为不能自拔的酒徒……

《酒徒》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初,被誉为“中国首部意识流小说”,入选“20世纪现代小说经典名著百强”。2004年引发香港导演王家卫拍摄电影《2046》,2011年由香港导演黄国兆拍摄成电影。

《对倒》

一个是上海移居香港,在回忆中怀旧的中年男子;一个是香港土生土长,在幻想中憧憬的青春少女,他们互不相识,各自游荡在70年代的香港街头,带着各自的见闻和感受迎面而行,又背向远去,仅有的一次邂逅,也是擦肩而过……

“对倒”指一正一负双连邮票,借用此形式,作者于1972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对倒》,后又浓缩为短篇,本书为长、短篇合集。2000年,《对倒》引发香港导演王家卫拍摄电影《花样年华》。

《寺内》

十四篇新颖多彩的中短篇小说,熔想象与诗意、古典与现代于一炉,或为故事新编,如《寺内》《除夕》;或表现香港现代都市之人与事,如《对倒》《链》《吵架》《赫尔滋夫妇》《龙须糖与热蔗》《圣水》等;或探求生命哲理,如《蟑螂》……

这部结集于1977年的经典小说集,篇篇有创意,篇篇是佳构,以“求新求异”的文体实验,彰显现代小说的新锐与性灵,至今令人惊艳而掩卷慨叹: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

作者简介

刘以鬯,原名刘同绎,1918年生于上海,1948年底定居香港。著名作家、编辑家。著有长篇小说《酒徒》、长短篇小说合集《对倒》、中短篇小说集《寺内》等逾四十种文学著作。其中,《对倒》《酒徒》分别引发香港导演王家卫拍成电影《花样年华》《2046》。作品入选多种选本、鉴赏辞典和大学教材,被译为英、法、意、荷、日、韩等多国语言。2015年以97岁高龄荣膺香港艺术发展局“终身成就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7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 克里斯托弗·哈德莱·马丁作为低级军官的身份,让读者能够看到战争下普通人的挣扎和困境。
《刘以鬯经典三部曲   - 随着故事的展开,马丁的性格层次逐渐丰富,成为探讨人性善恶的载体。

4. 寓言神话:
》是著名香港作家刘以鬯的经典之作,该三部曲包括了《酒徒》、《对倒》和《寺内》三部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社会变迁,也通过独特的文学手法展现了作者深邃的艺术探索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 戈尔丁以“寓言编撰家”的身份,将现实主义与寓言有效地结合,使得作品既具体又富有象征意义。

对于《刘以鬯经典三部曲》的精彩部分进行点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 通过构建一个濒临死亡的灵魂的挣扎,隐喻了人类对于自身罪恶的反思与超越。
1. 文化背景丰富:

5. 结局震撼:
   - 描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商品经济盛行下的社会风貌。
   - 反映了文艺的高度商业化以及其对个人的影响。

2. 文体实验创新:
   - 故事临近尾声时的转折,揭示了马丁苦难的非现实性,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
   - 采用“求新求异”的文体实验,展示现代小说的新锐性。
   - 结局的出人意料,不仅加深了对马丁命运的理解,也强化了对整个故事情节的反思。

6. 伦理传统:
   - 这种创新性的写作方式,为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3. 意识流叙事法:
   - 承袭了西方伦理学的讨论,将个人行为的道德选择置于生存的临界点上进行审视。
   - 《酒徒》作为中国首部意识流长篇小说,开创了中文文学的新领域。
   - 通过内心独白和心理描写,揭示了主人公复杂的心理状态和时代背景下的孤独感。

4.   - 体现了作者对人类未来的关切,促使人们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实现道德的自我提升。
影响跨越艺术界:

7. 生存搏斗:
   - 马丁在恶劣环境中的拼死搏斗,展示了求生的本能与人性较量的激烈场面。
   - 《对倒》影响了王家卫导演,拍摄了电影《花样年华》,显示了文学作品对电影艺术的跨界影响力。
   - 生存的细节描述不但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也反映了人在极限状态下的心理变化。

8.   - 证明了文学与电影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文学作品如何启发视觉艺术的创作。

人性警示:
5. 深刻的人性探讨:
   - 通过各种文学技巧,如象征、暗喻等,深入探讨人性的多面性。
   - 书中通过马丁的经历,向读者传达了关于执着于贪欲和罪恶的后果,以及灵魂净化的艰难道路。
   - 每个故事都围绕人物的内心世界构建,展示了人物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存状态。

   - 这一警示不仅针对个人,也反映了整个社会对于道德与精神世界的反思需求。

6. 社会批判与反思:
   - 作品不仅是文学创作,也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
此外,进一步探讨,可以发现,《品彻·马丁》之所以成为经久不衰的文学作品,在于它所触及的深层次主题具有普遍性和时代性。   - 通过文学形式,提出了对资本主义、人性和社会道德的看法。

这不仅是对二战时期人的写照,更是在和平时期对现代人的一种警醒。7. 语言风格独特:
戈尔丁透过马丁这一形象,提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面临的道德抉择和心灵的洗礼。
   - 刘以鬯的语言富有节奏感和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小说的世界。

综上所述,《品彻·马丁》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和深思的文学杰作。它不仅提供了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还挑战了读者对于人性、道德和生命意义的理解。   - 精准而富有层次的语言选择,加深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在欣赏这部作品时,读者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如个体与环境的关系、内心善恶的斗争、以及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从而得到更为深刻的阅读体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