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6|回复: 1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译文经典)》 阿尔弗雷德・德布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小说 德国 文学 
s29777665.jpg          

书名:柏林,亚历山大广场(译文经典)
作者:阿尔弗雷德・德布林
分类:小说 德国 文学
ISBN:9787532776535      

内容简介

尔弗雷德・德布林(1878—1957),德国作家,德国语言大师和文坛巨匠。

弗兰茨同妻子发生口角失手将其打死,被判四年徒刑,出狱后他白天在亚历山大广场卖报纸和小商品,晚上常去小酒店消磨时间。一天在叫卖时他认识了一个年轻的寡妇,她热情地接待了他,还送他东西。弗兰茨把他的艳遇讲给一个同他一起做小买卖的朋友听,不料这人却去那个寡妇家偷了东西,弗兰茨感到很气愤,从此不再同他往来。不久他又结识了一个叫赖因霍尔德的人,此人外表温文尔雅,实际上却是个逼良为娼的流氓和一个盗窃集团的头目,他多次请求弗兰茨将自己玩腻的女孩子介绍给别人,可都被弗拒绝了;后来这个流氓以金钱为诱饵使弗上钩。弗不由自主地做了间接的人贩子。弗想摆脱这种罪恶活动,结果在一次夜间行动时被赖推下汽车,摔断了一条胳膊。伤愈后弗回到亚历山大广场做非法买卖,与妓女埃米莉邂逅,两人互相帮助,相处甚好。赖因霍尔德获悉后,把埃米莉骗至树林,奸污了她后又将其杀害了。可弗兰茨却成了杀人嫌疑犯,他再次被捕入狱,经审理后无罪释放。出狱后他当了工厂的看门人,决心开始真正的新生活。

小说是德国家喻户晓的经典名著,当初出版时立刻被译成英、法、俄、意大利、西班牙、丹麦、瑞典、捷克、匈牙利等十几种文字,还多次被改编成广播剧、电影和电视连续剧。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德布林(1878--1957),德国作家,德国语言大师和文坛巨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8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这部作品精彩纷呈,其中多个部分展现了作者阿尔弗雷德·德布林的深刻笔力和对人性的透彻洞察。下面将对书中的几处精彩部分进行点评:

1. 弗兰茨的悲剧命运:弗兰茨在一次与妻子的争吵中不慎将其打死,这一事件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此情节不仅描写了家庭暴力的悲剧,而且映射出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精神压力。这种剧烈的变故,逼迫读者深思命运和个人选择的关系。

2. 弗兰茨的决意与沉沦:出狱后弗兰茨决心重新做人,他的这一决心象征着人对于更好生活的向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然而,随着他与赖因霍尔德的相遇,弗兰茨被引入犯罪的深渊。这反映了人在困境中做出道德抉择的艰难,以及诱惑面前人性的脆弱。

3. 罪恶与救赎的斗争:弗兰茨在与米西的相遇中找到了暂时的平静和救赎的机会,他们互相帮助,共同对抗艰难的生活。这一段不仅展示了人与人之间在苦难中的同情和联结,也揭示了即使在绝望中,人性中的善良仍有可能闪耀。

4. 赖因霍尔德的恶行揭露:赖因霍尔德的邪恶行为达到顶峰时,他将米西骗至树林并加以杀害,这一行为最终导致弗兰茨再次成为嫌疑犯。这一情节的曲折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也深刻地描写了邪恶如何破坏人们的努力和希望。

5. 无辜与有罪的辩证:弗兰茨虽然无辜,但再次被捕入狱,这一部分折射了现实中经常发生的冤错奇冤。通过弗兰茨的经历,德布林探讨了正义与冤枉之间的微妙关系,批评了司法体系可能的缺陷和不公平现象。

总而言之,《柏林,亚历山大广场》通过这些精彩的情节部分,不仅展现了复杂的个人命运,还深刻描绘了社会环境对人性的影响。德布林通过这部作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社会画面,探讨了人性、道德以及社会正义的重大主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