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6|回复: 1

《刺桐城》 王铭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历史 社会 
s29770256.jpg          

书名:刺桐城
作者:王铭铭
分类:历史 城市 社会
ISBN:9787108059628      

内容简介

本书以滨海城市泉州为对象,考察了其从公元三世纪北方汉人南下入闽的初期阶段,到1949年之间一部漫长的区域史和城市发展史,实为一部内容丰瞻的“泉州传”。作者用历史人类学的方法,综合了地方文史研究、施坚雅的经济空间理论及克拉克的区域网络史分析,对泉州城的兴起、成熟、兴盛和衰落,做了线索性的宏观铺陈,并重点分析了泉州在宋元时代文化多元主义影响下的迅速发展和商贸繁盛,以及明清以来在本土主义意识形态及西方帝国主义势力的双重压力下出现的权力、经济与文化的转型。

作者通过自下而上地叙述一个地方的历史转型,一方面揭示域外与本土交错关系下泉州的“古今之变”,说明其演变过程是在家庭、地方社会、国家与更大空间范围的世界之间互动的历史产物;另一方面借助历史学和人类学的辩证,对主流的进化史观、民族国家叙事和世界史叙事提出不同的看法,从而为反思支配历史叙述的观念形态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本书初版于1999年,原名《逝去的繁荣》。此次再版,作者加写了近两万字的“再版自序”,并更改

书名为《刺桐城》。

作者简介

王铭铭,人类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学术领域涉及城市仪式时空研究、乡村民族志、历史人类学、物论、民族学、中国西方论、比较神话学、社会理论等。著有《草根卡里斯玛》(2002)、《西学“中国化”的历史困境》(2005)、《心与物游》(2006)、《中间圈:“藏彝走廊”与人类学的再构思》(2008)、《帝国与地方世界》(2009)、《人生史与人类学》(2010)、《超越“新战国”:吴文藻、费孝通的中华民族理论》(2012)、《西方作为他者——论中国“西方学”的谱系与意义》(英文版,2014)/《超社会体系:文明与中国》(2016)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8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刺桐城》这本书,以滨海城市泉州为对象,考察了其从公元三世纪北方汉人南下入闽的初期阶段,到1949年之间漫长的区域史和城市发展史。下面将详细点评这本书的几个较为突出的亮点:

1. 深度挖掘
   - 历史背景:《刺桐城》不仅关注了泉州历史的表面层次,而且深入挖掘了历史背景和成因,让读者对泉州的历史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 文化传承:本书对文化的传承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如何通过泉州这个独特的地理单元,展示出中国的文化传承过程。

2. 角度独特
   - 人类学视角:作者王铭铭以其人类学的专业背景,对泉州这座城市进行了深度考察,使得这本书具有独特的视角和思考。
   - 地方与世界:本书以泉州为例,展示了地方与世界的互动关系,如何在中国的大背景下,展示出泉州的独特性。

3. 人物生动
   - 历史人物:在叙述历史的过程中,作者巧妙地引入了许多生动的历史人物,使得整个历史叙述更具生动性和趣味性。
   - 社会百态:通过描绘各色人物的生活状态,展现了泉州这座城市社会的百态,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当时的生活气息。

4. 论述严谨
   - 历史资料:本书在论述过程中,严格依据历史资料,对每一个历史事件都进行了严谨的考证,体现了学术著作的权威性。
   - 理论框架:作者构建了完整的理论框架,使得整个论述过程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5. 文笔细腻
   - 语言优美:作者的文笔细腻,语言优美,使得阅读过程成为一种享受。
   - 情感表达:在叙述历史的同时,作者也不忘对情感的表达,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对泉州这座城市的深深热爱。

6. 启示深刻
   - 历史启示:通过对泉州历史的考察,作者给出了许多深刻的启示,对于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现实意义:本书的研究不仅对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也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的历史文化。

7. 图文并茂
   - 插图精美:书中的插图精美,与文字内容相得益彰,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泉州的历史和文化。
   - 图文结合:作者巧妙地将图文结合,使得整个叙述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综上所述,《刺桐城》是一本深度挖掘泉州历史、角度独特、人物生动、论述严谨、文笔细腻、启示深刻、图文并茂的历史著作。作者王铭铭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研究,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全面、立体的泉州。无论是对于学术研究,还是对于普通阅读,这本书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