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6|回复: 1

《风景中的少年》 胡戈・冯・霍夫曼斯塔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文学 
s29785336.jpg          

书名:风景中的少年
作者:胡戈・冯・霍夫曼斯塔尔
分类:文学 诗歌
ISBN:9787544749381      

内容简介

《风景中的少年:霍夫曼斯塔尔诗文选》包含诗歌,诗剧,散文,为国内首次全面译介霍夫曼斯塔尔。

他是哈布斯堡王朝最后的缪斯,被里尔克、茨威格、格奥尔格尊为“昨日的世界”的代表,是一代人的精神首领。

他也是唯有济慈和兰波可比肩的少年成名的奇才,年仅十六七岁便以其不朽的诗与至今不可超越的散文在德语文学中青史留名。

“生命,梦幻与死亡”这个主题,贯穿了他一生的创作。他的散文、他的对话、他的诗歌中每一个韵律悠扬而优美动人的措辞都浸透了死亡之美,成为唯美至颓废的绝佳象征。他执意用美的文字,写出唯美与枯萎和速朽之间的宿命般的关联,并呈现出罕见的梦之质地。

内含霍夫曼斯塔尔自选最佳诗歌,重要诗剧(《愚人与死亡》《提香之死》《白扇记》《昨日》)和代表散文作品(《谈诗》)。国内首次译介。

作者简介

胡戈・冯・霍夫曼斯塔尔(Hugo von Hofmannsthal)

新浪漫主义派及象征主义派诗人、剧作家、散文家。

出生于维也纳,是富商后裔、受封贵族,亦是文坛传奇。

16岁开始发表作品,其诗呈现出罕见的轻盈俊逸和宛如天成的精致完满,随即赢得了“神童”的雅称。他是19世纪末维也纳炙手可热的少年诗才,唯有彼时的济慈和兰波可比肩。

后主要转入诗剧的创作,以《昨日》《提香之死》《愚人与死神》《白扇记》为代表,延续了与诗歌相同的主旨和风格。这个赫尔曼•布洛赫推崇的“现代那喀索斯”,一如希腊神话中那个因迷恋自己倒影的美貌而早夭,继而化为水仙花的少年,他用美编织出光华与颓败,恋生与念死缠绕的绮丽之梦。“生命,梦幻与死亡”这个主题,贯穿了他一生的创作。

晚期致力于革新古希腊悲剧、中世纪神秘剧和巴洛克戏剧,改编了多部古希腊悲剧。后与马克斯•莱因哈特等人一起创办“萨尔茨堡音乐节”,并与理查德•施特劳斯合作写了多部歌剧,如《玫瑰骑士》《失去影子的女人》《埃及的海伦娜》等。

茨威格、里尔克尊他为时代的首领,他是那个时代最精美也最纤弱的文化符号,象征着逝去的“昨日的世界”,是哈布斯堡王朝分崩离析前最后一缕瑰丽的余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8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风景中的少年》精彩篇章解读

《风景中的少年》这本书,以诗歌、诗剧和散文的形式,细腻地描绘了少年在风景中的成长故事。精彩纷呈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尤其是那些表现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内心挣扎、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和探索的篇章,深深触动了我的心。

书中对“少年”的塑造特别让人印象深刻。他不再是通常意义上的英雄形象,而是一个充满矛盾、迷茫,同时又怀揣希望的个体。他的成长之路不是笔直宽广,而是蜿蜒曲折,充满了未知和困惑。作者通过这样的设定,真实地展现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成长之痛,让我感同身受。

书中所展现的“风景”,不单单是背景描写,更是情感和心境的外化。每一处风景都与主人公内心的起伏相呼应,仿佛自然的元素也成为了他情感世界的一员。这种独到的手法,让整个故事充满了诗意和深意,让我在阅读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在诸多篇章中,我尤为喜欢那些描述“少年”面对自我、勇敢追求梦想的段落。文字中流露出的青春气息和对未来无限的向往,激励着每个处于成长路上的年轻人,包括我自己。它告诉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值得被赋予意义,每段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

霍夫曼斯塔尔的文字有种魔力,能够轻易触及心灵的深处。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个少年如何在风景中探寻生命的意义,也启发我思考自己的成长之路。每当翻开这本书,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启示,这或许就是经典之作的魅力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