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7|回复: 1

《银元时代生活史》 陈存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传记 历史 社会 
s32331983.jpg          

书名:银元时代生活史
作者:陈存仁
分类:传记 历史 社会
ISBN:9787563365371      

内容简介

我童年时,是使用银元的时代。

“银元”早期在上海,叫做“银饼”,这是咸丰六年(1857)上海富商私家所铸造的。这些富商都是经营“沙船”生意的。所谓沙船,是十丈有余的木杆大帆船,由北方运盐到上海,由南方运黄沙到北方。这种黄沙混合了石子和泥土,叫做三合土,是建筑物的主要材料。这种沙船厂,雇用员工数以百计,每月发工资时,免得称量碎银引起争执,所以就由富商王永盛(即王信义沙船厂)、郁深盛(即郁子丰沙船厂)等自铸银饼,规定每一饼有白银五钱。银饼是用手工打成的。这种银饼,是咸丰五年(1856)所铸,我也见过。

后来墨西哥的银元(俗称墨银)流入中国,这是用机器铸造的,分量更准确。外国人到中国来购买物品,都使用这种银元。

作者简介

陈存仁(1908-1990),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名医。原名陈承沅,出生于上海老城厢一衰落绸缎商人家。在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后,师从丁甘仁、丁仲英父子。1929年自设诊所,独立行医。

1928年,创办国内第一份医药卫生常识方面的报刊《康健报》。

1929年3月17日,被中医界推选为五个代表之一,赴南京国民党政府抗议“废止中医案”。

1935年,主编三百余万字的《中国药学大辞典》,后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

1937年,东渡日本,收集汉医书籍四百多种,整理出版《皇汉医学丛书》。

1949年,赴港行医。

1957年,被推选为香港高级慈善机构东华三院总理。

1964年,获韩国庆熙大学名誉博士衔。同年,编撰出版“中国医学史》。

1970年,被选为香港苏浙同乡会副会长。

1979年,应日本“讲谈社”之邀,编撰《中国药学大典》(共四大册,1982年正式出版)。

1980年初,获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名誉博士衔。

1990年9月9日,病逝于美国洛杉矶寓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8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银元时代生活史》点评

陈存仁的《银元时代生活史》是一本记述民国时期市民生活的回忆录,通过作者亲身经历的故事,以银元为线索,细腻地勾勒出上海近半个世纪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变迁。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历史见证,更是一段沧桑史的缩影。

谈及其精彩部分,书中将我们带入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陈存仁以一名医者的眼光,深入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状况,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亲历其境。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章太炎的孤傲,吴稚晖的幽默,于右任的多情,还是丁福保的精明,都栩栩如生,使得历史人物的形象丰满而鲜活。

陈存仁的个人经历也是书中的一大看点。一个普通市民在大时代的洪流中自强不息,终成为一代名医的故事,展现了个人努力与时代背景相互映衬的魅力。他的记述,充满了那个时期普通人可能无法接触到的独特视角和体验,增加了这本书的可读性和珍贵性。

陈存仁对于银元时代的细致刻画,不仅仅局限于货币的流通和使用,更从这一微观角度折射出当时政治、金融和贸易的面貌。银元不只是一种交易媒介,它背后承载的是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史。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让人对那个纷繁复杂的时代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银元时代生活史》所体现的价值和魅力,经历了多次再版,仍然受到读者的喜爱。这不仅仅是因为书中记录的历史和故事,更因为陈存仁先生独特的视角和笔触,让这本书成为了了解那个时代的重要窗口。

《银元时代生活史》是一本能够让人感受到民国时期上海社会生活的作品,它的多次再版证明了其价值和受欢迎程度。陈存仁用自己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巨变,也能从中领悟到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之间微妙的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