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3|回复: 1

《昨天的中国》 袁伟时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中国 历史 社会 
s22704865.jpg          

书名:昨天的中国
作者:袁伟时
分类:中国 历史 民国 社会
ISBN:9787308102728      

内容简介

《昨天的中国》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近代中国的轨迹,回顾了晚清何以在立宪中走向灭亡,并分析了大国盛衰的五大枢机,在作者看来,一向被我们斥为晚清“假立宪”清末宪政,若用一个“假”字全盘否定清政府的立宪,未免过于简单。事实上,清政府的确为立宪做了不少准备,相反,最后导致清王朝的速灭,也与这场宪政有关。

下篇则是对辛亥革命及革命后的一些独特思考,作者眼里的袁世凯,是近代中国少有的干材,若不是宋教任被刺后,革命党人断然发起二次革命,中国极有可能走上宪政之路,因为牵扯事件的国务总理赵秉钧都被传唤到了上海审问,这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司法机构作为正义的最后守护者的威力。

类似发人深省、给人启迪的观点在书中频频出现,虽谈不上石破天惊,但至少也能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更加深切的了解昨天的中国,从而更清楚明天将要走的路。

作者简介

袁伟时,中国近代史专家,中山大学教授。向来有“思维活跃,一直很敢说”之誉。

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哲学史稿》、《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路标与灵魂的拷问》等。

主编有:《现代与传统丛书》、《荒原学术文丛》、《牛虻文丛》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8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的中国》袁伟时著,作为一部深入探讨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变迁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洞见和深刻的政治分析。下面将围绕这本书的精彩部分进行点评:

1. 晚清立宪的复杂性:
   - 书中对晚清立宪运动进行了深刻剖析,指出简单地用“假立宪”来全盘否定清政府的立宪努力是片面的。实际上,清政府在准备立宪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这种分析有助于读者理解历史事件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促使人们对传统叙事进行重新思考。
   - 此书进一步展示了清末立宪实际上与清王朝的快速覆灭有关,这一观点加深了对立宪运动影响及其对大清政权稳定性的实际影响的探讨。

2. 辛亥革命后的反思:
   - 在下篇中,作者对辛亥革命及其后的政治动态进行了独特的思考,尤其是对袁世凯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提出他是近代中国罕见的治国之才。这种评价打破了传统上对袁世凯的负面形象,提供了一种更为平衡的视角。
   - 通过分析革命后的政治发展,尤其是二次革命的发起和司法机构的作用,书中展示了政治力量如何在动荡时期相互作用,这对理解早期共和国的政治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3. 大国盛衰的五大枢机:
   - 书中不仅局限于特定事件的描述,还从更广泛的角度分析了导致大国兴衰的五大关键因素。这种分析框架对于理解国家长期发展趋势及其背后的驱动力极为有用。
   - 这一点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有助于从更宽广的历史、政治及社会角度理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4. 明天的路:
   - 作者通过回顾历史,鼓励读者思考如何从过去的苦难中汲取教训,以期达到更加宽舒的未来。这种前瞻性的思考激发了人们对未来更积极态度的同时,也强调了从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 书中强调了解昨天的重要性,暗示这能帮助我们清晰地看到未来发展的道路。

综上所述,《昨天的中国》不仅是一本历史书籍,还是一个关于政治、社会变革及其对个人和国家影响的深刻讨论。书中的见解和分析挑战了传统观点,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使其成为研究中国近代史不可或缺的一部作品。该书不仅对学者和研究人员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也适合对历史与政治有深入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与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