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4|回复: 1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 陈志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中国 社会 经济 金融 
s3437484.jpg          

书名: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
作者:陈志武
分类:中国 社会 经济 金融
ISBN:9787508613147      

内容简介

今天的世界里,勤劳是否还是财富与收入的决定性因素?是否还“勤劳致富”?如果不是勤劳,那又是什么呢?——不管对穷人还是富人,不管对过去人还是现代人,只要进取心是人之本性,财富话题总会令人着迷,也永远会令人着迷。

比较一下各国的贫富悬殊现状才发现,原来“地大物博”、物资丰富只能给一个国家提供优质的“先前条件”,但这些并不是“先决条件”。经验说明,一个国家更重要的财富是其能促进财富创造的制度机制及与其相配套的自由金融创新体系,这种制度财富是无形的,但它比有形的“地大物博”更重要、更“值钱”。

金融创新之所以对个人消费者很关键,是因为这些创新可以帮助解放居民的消费潜力,调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而同时,产权保护和其他制度机制的作用为创业者以及财富拥有者提供了正面的激励,为进一步投资增长提供稳定的预期。足够的金融证券品种帮助社会大众规避风险、调配不同时候的收入。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也相对很廉价的劳动力,这种劳动力优势在经济增长初期可以弥补、对冲高制度成本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怎样让每个居民从增加的人力资本感到“富有”呢?那就得通过金融创新来帮助老百姓把人力资本“兑现”、把他们未来的收入流进一步“证券化”。

作者简介

陈志武

1962年出生于湖南株洲茶陵县,1983年获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前身)学士学位,1986年获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博士学位,并进入威斯康辛大学任助理教授,1995年获聘为俄亥俄州立大学副教授,1996年担任终身教授。1998年创办Value Engine(价值引擎)公司,2001年与两个合伙人创办了Zebra对冲基金公司。

目前为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长江商学院访问教授。金融学和金融资产定价领域最具有创造力和最活跃的学者之一,获得过美国默顿•米勒(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研究奖、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研究奖等多项重大奖励。

2000年,一项颇得全球经济学家首肯的世界经济学家排名出炉,在前1000名经济学家中,有19人来自中国,陈志武教授的排名是第202位;2006年《华尔街电讯》评出的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主要研究方向:市场监管、资本市场、证券投资管理、公司治理、公司财务与组织战略、股票定价等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8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这本书由陈志武著,是一本探讨中国经济问题的著作,它从一个独特角度分析了中国人勤劳但财富积累有限的原因。作者陈志武背景显赫,有着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对金融市场的深刻理解。本书在豆瓣上获得7.6分的评价,反映出读者对其的认可和关注。书中的精彩部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勤劳与致富关系:陈志武在书中提到,在现代社会,勤劳并不一定能够直接导致财富积累。这一观点打破了传统观念中“勤劳即能致富”的简单逻辑,引发读者对于劳动价值和财富积累方式的深思。

2. 经济结构影响:书中指出,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对个人财富的影响巨大。在一些发展不平衡的地区,即使付出了辛勤努力,也难以实现财富的快速增长。
   
3. 教育与财富关联:教育投资的不足可能导致劳动力素质提升缓慢,从而影响到整体的生产率和经济发展。书中通过多方面数据说明教育对提升收入水平的长期影响。

4. 制度环境约束:不合理的制度可能会限制人们的努力转换成财富的可能性。书中指出,制度的改革和优化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公平分配的关键因素。
   
5. 文化因素影响:社会文化因素,如消费观念、价值取向等,也会对人们的财富积累方式产生影响。勤劳而不富有的部分原因可能源自文化层面对财富积累方式的影响。

6. 政策导向作用:政策导向对勤劳能否转化为财富具有重要作用。政府政策如何更好地引导劳动力向高附加值产业转移,是提高人民收入的关键之一。

7. 金融体系支持:金融体系的完善程度对勤劳能否转化为财富同样起到决定性作用。金融服务的可获取性和成本效率是支撑中小企业成长和创新活动的重要力量。

此外,在阅读《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时,可能还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 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
- 注意政府政策导向和市场环境的变化;
- 关注教育投资、金融支持等基础配套的改善。

总的来说,《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这本书从多个维度对中国人的勤劳与财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许多引人思考的观点。书中所讨论的经济结构、教育投资、制度环境、文化因素等都是影响勤劳是否能转化为财富的重要因素。读者可以通过本书了解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