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4|回复: 1

《中国纵横》 史景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中国 历史 
s29986586.jpg          

书名:中国纵横
作者:史景迁
分类:中国 历史
ISBN:9787220109720      

内容简介

这本书当中收录的是史景迁最有代表性的论文,反映了他尽可能精确、公正和透彻地思考中国的努力。内容分为五个部分:中西文化交流、儒家理论和国家权力、中国的社会历史、革命中国,以及恩师的介绍。

书名叫做《中国纵横》,部分源自作者对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的敬意,因为他喜欢“纵横”这个词语,它寓意着曲折而不失目的性,还寓意着以某种逻辑来厘清“辐辏并进”之脉络的努力。

学术研究本身就是一种难以控制的疯狂。如果沉默寡言,我们仍然可以作为这一研究领域的看护人,甚至可以安详地凝视着所有的一切,但却永远无法参与到最深刻的学术争鸣中去。

——史景迁

——————————————————————————————————

在他感同身受、叙事巧妙的文字里,中国人所经历的这些,都化为有血有肉的遭遇,尽管有时候残酷不堪。通过真切摹写出人物的品性及其处境,史景迁亲切地带领我们走进这些人的生命,让我们仿佛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仿佛跟他们有过直接的交流。这种感觉,只有最好的历史作品里才能赋予。

——费正清

史景迁的著作必须划入《史记》的类别之内,是无可争议的。

——余英时

这几十年来欧美出了一位研究中国史的奇才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他最大的贡献就是以优美流畅的文笔,把中国近代错综复杂的人物与史事,通过严谨的历史考证,参照专家的钻研成果,以“说故事”的传统历史方法,娓娓道来,让西方读者“拨开云雾见青天”,对中国的历史经历有了“感觉”。

——郑培凯

作者简介

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1936年出生于英国,是国际知名的中国近现代史专家,1965—2008年在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任教。著作极丰,主要有《追寻现代中国》、《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太平天国》、《改变中国》、《曹寅与康熙》、《康熙》、《天安门》、《大汗之国:西方眼中的中国》、《王氏之死》、《利玛窦的记忆宫殿》、《胡若望的疑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9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中国纵横》读后感

史景迁的《中国纵横》是我读过的最能够反映中国历史和文化复杂性的书籍之一。书中收录了作者最有代表性的论文,这些文字不仅仅展示了他对中国尽可能精确、公正和透彻思考的努力,更是一部汉学家学术探索之旅的集大成之作。

《中国纵横》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中西文化交流、儒家理论和国家权力、中国的社会历史、革命中国以及恩师的介绍。这样的分类既有秩序感,又充满了动态的学术探究。在“中西文化交流”部分,史景迁用他独特的视角剖析了两种文化的相遇、相融与碰撞,令我眼界大开。尤其是将莎士比亚的七段人生论来比对乾隆帝一生的奇思妙想,让我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更加立体化。

在“儒家理论和国家权力”的讨论中,我感到了作者对儒学深层影响的深刻洞察。通过史景迁的笔触,儒家哲学及其与国家权力的互动变得生动而清晰。而在探讨“革命中国”时,书中的文字仿佛又带我穿越时空,亲历那一段激荡的历史。

“中国的社会历史”部分更是展现了作者对于细节的敏感捕捉和深度解读,比如提到乾隆时期一个精神崩溃的高官案例,这样的“盛世另一面”的叙述,给我带来了关于历史多维度的思考。

这本书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它所涵盖的内容范围之广,还在于作者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学术洞察力。史景迁的博学与严谨的治学态度在这些文章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地道的学院派风格贯穿始终。

阅读《中国纵横》,对我来说是一次知识与思想的大洗礼。史景迁不仅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多元而真实的中国,更重要的是,他引导我们去理解文化与历史的纵横交错,并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