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7|回复: 1

《我爱器皿》 祥见知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生活 
s30024038.jpg          

书名:我爱器皿
作者:祥见知生
分类:器皿 工艺 生活
ISBN:9787559813589      

内容简介

▲一位镰仓的艺廊主如何遇见自己心仪的工艺作家

▲每位匠人的工作室和语言如何型塑他们的创作

▲全面收录器皿使用、洗涤和收纳的方式

本书为艺廊主祥见知生的器物散文,介绍了24组器物职人的代表作,以平白晓畅的语言道出其中的闪光之处。每位作者的工作环境不同、性格作风相异,他们的作品也散发出不同的魅力,用于不同的场合。作者拜访自己喜爱的创作者工坊,从他们的创作细节中找到作品蕴含的性格源头。

作者简介


作者:祥见知生

艺廊主,以镰仓为据点,筹办各类主题器皿展,呈现食器之美。著书《好天气里好器皿》《DVD BOOK:陶艺家小野哲平》《温和的蔬菜,温柔的器皿》《日日之器》《器皿,这种无名之物》《器皿・形态》等,并策划编辑图书《LIVE 器皿与料理》《小野哲平》等。主办多项 展览, 主要有东京国立新美术馆SFT艺廊的“TABERU”“器皿的浪漫”等。曾任日本经济产业局“The Wonder 500”项目总监。

译者:匡匡

作家、译者,京都大学·西洋艺术史博士课程修满。著作:小说集《七曜日》,专栏集《许多美好的仗,仍需从头打过》等。译著:小泉八云《怪谈·奇谭》、乙一《胚胎奇谭》、高畑勋《一幅画开启的世界》、天童荒太《静人日记》、最果夕日《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等近二十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0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爱器皿》这本由祥见知生所著,匡匡翻译的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叙述,赢得了读者的广泛好评。这本书不仅介绍了24组器物职人的代表作,更以作者经营艺廊、收集器物的个人经验为起点,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展现了每件作品的独特魅力,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

以下将从多个维度对这本书的精彩部分进行点评:

1. 个人经验融入:
   - 书中第一部分以作者的个人经历为背景,使内容更加亲民且易于产生共鸣。
   - 通过个人经验的分享,使得器物的介绍不仅限于客观描述,而是融入了情感与故事,增添了阅读的趣味性。

2. 匠人技艺展现:
   - 书籍详细介绍了24组器物职人的代表作,让读者能够深入了解每位匠人的独特风格和技法。
   - 通过展现不同工作室和匠人的语言,描绘出创作背后的文化和情感深度,加深了读者对工艺的理解和尊重。

3. 实用信息丰富:
   - 除了对器物的美学介绍外,书中还全面收录了器皿使用、洗涤和收纳的方式,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 对于初入器物收集领域的人来说,书中提供的信息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开始并享受这一爱好。

4. 语言平白晓畅:
   - 作者使用了平易近人的语言来描述器皿的特色及其背后的故事,使得复杂的工艺知识变得轻松易读。
   - 这种简洁明了的文风适合各个层次的读者,无论是器物爱好者还是一般读者都能从中获得乐趣。

5. 结构分明清晰:
   - 书籍的结构清晰,分为两个主要部分,既有个人经验的分享,也有对具体工艺的深入介绍,使得内容层次丰富而不失条理。
   - 这种结构设计使得读者能根据兴趣选择阅读重点,提升了阅读效率。

6. 情感表达深刻:
   - 作者不仅介绍器物,更通过器物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工艺之美的赞美,传递出强烈的情感和对细节的关注。
   - 书中透露出的对物件的珍惜与爱护,能够激发读者对自己生活中物品的新看法和情感联结。

7. 文化价值传承:
   - 在介绍具体器物的同时,作者也传达了器皿背后的文化和哲学意义,强调了传统工艺的价值与重要性。
   - 通过对不同匠人和作品的描述,书籍自然地成为了日本及更广阔地区工艺文化的传承载体。

综上所述,《我爱器皿》是一本集个人经验、工艺展示、实用信息、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书籍。它不仅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关于器物的美妙世界,更是一次关于生活美学的深刻探讨。无论是对于器物爱好者还是普通读者,这本书都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深远的思考,值得一读再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