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7|回复: 1

《毛泽东选集(套装共4册)》 毛泽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哲学 政治 
41zaEK-DwyL._SX260_.jpg          

书名:毛泽东选集(套装共4册)
作者:毛泽东
分类:哲学 政治

内容简介

《毛泽东选集》(第1卷)包括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中的重要著作。几年前各地方曾经出过几种不同版本的《毛泽东选集》,都是没有经过著者审查的,体例颇为杂乱,文字亦有错讹,有些重要的著作又没有收过去。现在的这部选集,是按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并且按照著作年月次序而编辑的。这部选集尽可能地搜集了一些为各地方过去印行的集子还没有包括在内的重要著作。选集中的各篇著作,都经著者校阅过,其中有些地方著者曾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正,也有个别的文章曾作了一些内容上的补充和修改。

下面有几点属于出版事务的声明:

第一,现在出版的这个选集,还是不很完备的。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对于革命文献的毁灭,由于在长期战争中革命文献的散失,我们现在还不能够找到毛泽东同志的全部著作,特别是毛泽东同志所写的许多书信和电报(这些在毛泽东同志著作中占很大的部分)。

第二,有些曾经流行的著作,例如《农村调查》,遵照著者的意见,没有编入;又如《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也遵照著者的意见,只编进了其中的第一章(即《关于过去工作的基本总结》)。

第三,选集中作了一些注释。其中一部分是属于题解的,附在各篇第一页的下面;其他部分,有属于政治性质的,有属于技术性质的,都附在文章的末尾。

第四,本选集有两种装订的本子。一种是各时期的著作合订的一卷本,另一种是四卷本。四卷本的第一卷包括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作;第二卷和第三卷包括抗日战争时期的著作;第四卷包括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 争议作品的讨论:对于那些在艺术史上引起争议的作品,作者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激发了读者对艺术价值的思考。
《   - 艺术家的自我反思:介绍了艺术家们对自己作品的看法和反思,展现了他们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7.毛泽东选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集,收录了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主要著作。 影响与遗产
《毛泽东选集(套装共4册)》作为中国现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理论书籍,其内容不仅反映了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演变,也映射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轨迹。具体分析如下:

1.   - 艺术教育的推广:书中讨论了艺术家的作品如何被用于艺术教育,对培养公众审美和艺术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 文化遗产的保护:强调了艺术家作品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及保护这些珍贵作品的必要性。
战略与战术的提出
   - 现代艺术的启示:分析了这些艺术家及其作品对现代艺术创作的启示和影响,体现了艺术创新的连续性。
   - 革命三宝:在选集中,毛泽东提出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被称为革命的三个法宝,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8. 写作风格与结构
   - 游击战术:毛泽东关于游击战术的论述,尤其是敌后抗战时期的战略战术,展现了其灵活多变的军事策略。

2.   - 流畅的叙述:作者采用了流畅的叙述方式,使得阅读体验舒适,信息吸收效率高。
农民问题的强调
   - 逻辑清晰的结构:书籍的结构设计逻辑清晰,方便读者按照艺术家和作品的脉络进行系统的学习。
   -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毛泽东在选集中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这一观点突破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主导地位的论断。
   - 图文并茂的呈现:书中大量使用插图和照片,使得内容更加生动,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

   - 土地改革:通过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激发了农村的革命潜力,也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重要环节。

3. 持久战思想的提出
总的来说,《西方画家及其作品套装(全4册)》是一本内容丰富、分析深入的艺术书籍。   - 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在选集中,毛泽东提出的持久战思想,准确预见了中日战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它不仅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西方艺术大师及其作品的机会,也为艺术教育和文化遗产保护做出了贡献。   - 独立自主的原则:在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强调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对国内的政策和路线产生重大影响。

4. 群众路线的强调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艺术家的创作过程、艺术作品的背后故事以及它们在艺术史中的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