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7|回复: 1

《梁漱溟往来书信集》 梁培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传记 文学 纪实 
51qCiF1eOyL._SY346_.jpg          

书名:梁漱溟往来书信集
作者:梁培宽
分类:传记 文学 纪实
ISBN:9787208146082      

内容简介

《梁漱溟往来书信集》辑录了梁漱溟先生往来书信七百余封,时间跨度从1916年到1988年梁漱溟先生去世,历七十余年。涉及人物众多,既有政坛名流,又有布衣白丁,即有饱学鸿儒,又有莘莘学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梁启超、张申府、冯友兰、胡适、熊十力、马一浮、胡兰成……这是迄今至为全面的一次梁漱溟书信整理,其中许多书信是初次公开发表。通过一封封书信,梁先生指证师友得失、点拨奖掖后学、用心子孙教育,读者可从中还原一个血肉丰满、可亲可爱的梁漱溟。这些书信不仅是梁漱溟个人不同时期思想、情感、生活等的记录,也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缩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改革开放,七十余年来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这对读者了解梁漱溟,了解中国历史实为弥足珍贵的历史材料。

作者简介

梁漱溟(1893—1988)20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改造运动者。生于北京,原籍广西桂林。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1917年入北京大学任教,七年后投身农村,从事乡村建设运动。终其一生用心于两大问题:人生问题与中国问题;为此而思考而行动。主要著作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与《东方学术概观》等。

梁培宽(1925— )梁漱溟长子,曾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编辑部主任,退休后从事梁漱溟文稿的编辑出版和研究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0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梁漱溟往来书信集》深度点评

《梁漱溟往来书信集》这本书为我们真实地展现了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面貌,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文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阅读这七百余封书信,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与这些文人一起感受他们的情感起伏,理解他们的思考轨迹。

在书信集中,我们可以看到梁漱溟先生与各类人物的交往,政坛名流、布衣白丁、饱学鸿儒以及莘莘学子无不包括其中。这种多元化的书信往来,反映了梁漱溟先生广泛的交际圈和深远的影响力。尤其是他与梁启超、张申府等人士的交流,更是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火花。

从1916年到1988年,七十余年的时间跨度,让读者可以跟随梁漱溟先生的生命脚步,见证他的成长变化。通过书信内容的剖析,我们能够窥见梁漱溟先生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思想演变,以及他对于时代变迁的敏感反应和哲学思考。

书信作为私密性极强的文体,往往能更直接地反映作者的内心世界。在评价这部书信集时,不得不提的是梁漱溟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执着和对现代中国的思考。书信中洋溢着他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切,以及对文化传承和个人修养的坚持。

书信集中的文字并不追求华丽的修辞,却以平实的语言展现出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读来令人感慨万千,同时也让我对梁漱溟先生的人格和精神产生了更深的敬意。

最让我感动的部分是梁漱溟先生晚年的书信。在经历了一生的风风雨雨后,他仍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对朋友的关怀、对家人的爱护、对学生的教导,无不透露出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

《梁漱溟往来书信集》不仅仅是一部书信集,它是一部中国现代史的缩影,是研究梁漱溟先生及其时代的重要资料。通过阅读这部书信集,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书信作为历史文献的独特价值,以及它们在文化交流和情感传递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