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7|回复: 1

《桂花》 阿多尼斯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文学 
s33509719.jpg          

书名:桂花
作者:阿多尼斯
分类:文学 诗歌 诗集
ISBN:9787544779982      

内容简介

《桂花》是著名诗人阿多尼斯中国题材的长诗,记述了诗人2018年九、十月间的中国之行,尤其是皖南和黄山之行的印象、感受和思考。整部长诗由50首相对独立的诗作构成,字里行间随处流露出他对中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热爱,以及他对中国人民的情谊。

友谊是长诗《桂花》的基调之一,阿多尼斯对中国自然、文化和友人的深情厚谊在诗中溢于言表。他眼里的中国,“不是线条的纵横,而是光的迸发”。他心中的中国女性,是“云翳的队列,被形式的雷霆环绕,由意义的闪电引导”。他在长诗的尾声写道:“友谊是否可以声称:唯有自己才是世界的珍宝?再见了,孔子,再见了,黄山——男主人!再见了,桂花树——女主人!太阳在追随诗人们。”以此来向中国自然和文化致意。

整部作品不拘一格,与众不同,叙述、沉思与想象熔于一炉,语言瑰丽而奇峻,意象丰满而密集,堪称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佳作。尤其值得指出的是,阿多尼斯这位世界级大诗人,以整首长诗的篇幅和发自肺腑的激情,通过高度艺术化的形式书写中国,这在中外文学交流史上是罕见的案例。

作者简介

阿里・阿赫迈德・萨义德・阿斯巴尔(علي أحمد سعيد إسبر),笔名阿多尼斯(أدونيس),男,1930年出生于叙利亚拉塔基亚一个阿拉维派家庭。叙利亚著名诗人。

阿多尼斯很小就开始创作诗歌。1947年,在第一任叙利亚总统舒克里·库阿特利(Shukri al-Quwatli)支持下,阿多尼斯获得进入大马士革大学学习的机会,1954年毕业于该校哲学专业。此前后,开始使用“阿多尼斯”笔名写作。

1955年,他因参与叙利亚社会民族主义党的活动被判入狱6个月。1956年出狱他迁居黎巴嫩贝鲁特,曾创办《诗歌》、《立场》等文学刊物,对阿拉伯现代诗歌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此后他放弃了泛叙利亚主义思想,转而成为泛阿拉伯主义者,逐渐脱离政治。

1960年,阿多尼斯前往法国巴黎留学,1970年回黎巴嫩,在黎巴嫩大学教授阿拉伯文学,获该校文学博士。

1980年,为避开黎巴嫩内战的烽火移民巴黎,这位对伊斯兰有着不同见解的人士不为同胞所容,被迫离开故土。之后,他改用了一个西式名字,即阿多尼斯,诗人最初使用“阿多尼斯”这个名字是在1961年出版于贝鲁特的诗集《米亥亚之歌,大马士革》上。现在他是巴黎大学的一名教授。

阿多尼斯是当代最杰出的阿拉伯诗人,在世界诗坛也享有盛誉。其有关诗歌革新与现代化的见解影响深远,在阿拉伯世界引起很大争论。迄今发表《大马士革的米赫亚尔之歌》、《这是我的名字》等22部诗集,并著有文化、文学论著近20种及部分译著。其旨在重写阿拉伯思想史、文学史的巨著《稳定与变化》4卷出版后,在阿拉伯文化界引起震动,被公认为研究阿拉伯文学及文化的经典著作。 曾获布鲁塞尔文学奖、土耳其希克梅特文学奖、马其顿金冠诗歌奖、阿联酋苏尔坦·阿维斯诗歌奖、法国让·马里奥外国文学奖和马克斯·雅各布外国图书奖、意大利的诺尼诺诗歌奖和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等国际大奖。近年,他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桂花》这部长诗是叙利亚著名诗人阿多尼斯对中国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深情致敬,以及他与中国人民之间情谊的真实写照。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分析《桂花》这本书的精彩部分:

1. 中国自然描绘:
   - 描述了阿多尼斯2018年对中国南部和黄山等地的访问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
   - 诗中对中国自然景观的描绘生动细腻,流露出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感悟。

2. 中国文化赞美:
   - 长诗中充满了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赞颂,展示了阿多尼斯对中国文化深厚背景的钦佩之情。
   - 通过对孔子、黄山等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的描写,表现了中国的文化魅力。

3. 中叙友谊象征:
   - 阿多尼斯将友谊比作“世界的珍宝”,在整部诗集里,友谊是一条贯穿始终的主题。
   - 通过诗歌向中国人民表达友好情感,体现了跨国界的文化交流和心灵相通。

4. 意象化用语言:
   - 诗中的意象新颖,如将中国女性比作“云翳的队列”,展示了诗人独特的美学观和创造力。
   - 使用光与影的比喻,形容他眼中的中国,“不是线条的纵横,而是光的迸发”。

5. 情感表达真挚:
   - 阿多尼斯不仅描写了外在的景色,更表达了对中国内在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 诗作中的情感真挚,能够引起读者共鸣,深入体会到作者对中国的特殊情感。

6. 艺术文化交融:
   - 作为一位国际诗人,阿多尼斯在作品中加入了自己对艺术和文化的理解,与中国文化的碰撞产生了独特的艺术火花。
   - 长诗既有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有现代诗意的创新性,展现了跨文化视角下的艺术探索。

7. 尾声诗意哲思:
   - 在《桂花》的尾声中,阿多尼斯用诗意的语言思索友谊的意义,体现了深邃的哲学思考。
   - 通过对日落的描写以及对友人的告别,呈现出一种既有情感又不乏哲理的诗意境界。

综上所述,在阅读《桂花》这部作品时,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中国自然与文化的深切赞赏,也能体会到阿多尼斯作为外国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情感投入。阿多尼斯运用其独特的语言和意象,为读者呈现了一个诗意盎然且情感丰富的中国形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