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4|回复: 1

《柄谷行人文集(套装六册)》 柄谷行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文学 
41o5UakilJL.jpg          

书名:柄谷行人文集(套装六册)
作者:柄谷行人
分类:文学

内容简介

作为隐喻的建筑:这是一部关于解构主义的理论著作,集中反映了1980年代身处后现代思潮旋涡中的作者在日本语境下对“解构”方法的独特思考。作者认为,西方20世纪人文和自然科学领域中普遍存在一种“形式化”的倾向,但这种“形式主义”革命不仅没能真正颠覆传统形而上学,反而使种种思想努力落入“结构”的深渊。而出路则在于通过“世俗批评”,在马克思“社会性外部”的概念之上重建作为批判理论的“解构主义”方法。

哲学的起源:作者说在《世界史的构造》这本书里,他从交换样式(而非生产方式)的角度,对人类社会历史进行了重新思索,并在交换样式A、B、C之外,发现了交换样式D。作者还指出,交换样式D必然收敛为宗教的形态,而在遥远的伊奥尼亚时代的政治和思想中,恰恰曾经存在过这具有普遍意义的宝贵精神财富。但当时因为篇幅的原因,未能充分探讨,于是另外写了《哲学的起源》这本书作为前书的续篇,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考察。

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该书是日本左翼批判理论的代表柄谷行人迄今为止最重要的理论著作。面对冷战格局解体和马克思主义未曾有过的危机,作者参照康德的“整合性理念”试图重建“共产主义道德形而上学”。同时,依据“交换形态”论提出独创的资本-民族-国家三位一体说。作者认为,要彻底颠覆这个环环相扣的三位一体牢固结构,有效地形成针对当代资本帝国的对抗运动,有必要重新恢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以确立对抗运动的哲学、政治学基础。

历史与反复:本书是一部尝试运用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历史分析方法透视世界近代史,透过文学文本的解读来观察日本明治时期以来的近代化历程和思想话语空间的著作,反映了作者对马克思理论的探索,以及对文学和历史的全新思考。作者认为,历史的反复(重演)是存在的,但反复的并非事件而是结构。面对复杂而不透明的21世纪,我们有必要通过对历史的结构分析来预测和思考未来。

世界史的构造:本书是日本著名学者柄谷行人对其《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和《迈向世界共和国》所述观点全面体系化的一部理论著作。作者试图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作批判性的继承。 马克思主要从经济基础即“生产方式”的维度来考察社会构成体的历史,国家和民族便被视为观念上的上层建筑。柄谷行人则认为这种维度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充分说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状况,而且,即使在资本主义社会,国家和民族也并不是只要“生产方式”改变就会自动消解的观念性对象。因此,他试图再次从经济基础入手,从“交换样式”的角度考察人类社会构成体的历史,从而对资本主义的结构性危机和人类未来发展的前景,分别作出自己独特的批判和预测。

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本书是日本著名学者柄谷行人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表于文艺杂志上的批评随笔结集。1980年成书以来,这部代表日本后现代批评水准的经典著作受到高度评价,同时随着英文版、德文版、韩文版、土耳其文版等的陆续问世,更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由八章构成,分别探讨了风景、内面(内心)、自白、病态、儿童及结构力(文学叙事)等日本现代文学独有观念和方法的形成过程,并从明治20年代的日本文学和19世纪的西方文学中挖掘出文学现代性的“起源”。这种对文学现代性的解构分析,揭示了日本现代文学的诞生与民族国家建制的共谋关系,以及其本身的制度化性格。这种通过对文学现代性的批判来解构现代性文化的写作策略,显示了批评家柄谷行人卓越的才智和敏锐的洞察力,为我们重建文学研究的思考方式和阐释构架,提供了珍贵的参考。

作者简介

柄谷行人(Kojin Karatani),1941年生于日本兵库县尼崎市。早年就读于东京大学,先后获经济学学士和英文科硕士学位。毕业后曾任教于日本国学院大学、法政大学和近畿大学,并长期担任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系和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系客座教授。2006年荣休。他是享誉国际的日本当代著名理论批评家,至今已出版著述30余种。代表作有《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世界史的构造》等,《定本柄谷行人集》全5卷于2004年由岩波书店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柄谷行人的文集(套装六册)包括《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世界史的构造》、《作为隐喻的建筑》、《哲学的起源》和《历史与反复》,展现了作者在哲学和文学批评领域的深刻思考。下面将对这些书籍中的精彩部分进行点评:

1. 文学起源探析:
   - 《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深入挖掘了日本现代文学的深层次因素,通过独特的视角分析其发展脉络。
   - 该作品对于理解日本文学特有的现代性问题提供了重要视角,是研究日本文学转型的重要文献。

2. 理论融合创新:
   - 《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尝试对马克思唯物史观进行批判性继承,并与康德的理论进行对话。
   - 书中的理论体系化工作为文集中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显示了作者试图跨越不同理论流派的能力。

3. 世界历史透视:
   - 在《世界史的构造》中,柄谷行人尝试对世界历史进行新的解读,突破了传统的历史观念。
   - 作为文集中的亮点,它引导读者思考全球历史的复杂交织和各种文化、政治因素的影响。

4. 建筑隐喻解析:
   - 在《作为隐喻的建筑》一书中,柄谷行人提出了建筑作为社会和文化隐喻的论点。
   - 这种观点开辟了建筑评论的新领域,也体现了作者跨学科的思考方式。

5. 哲学深入探究:
   - 《哲学的起源》追溯了哲学思想的根源,并对其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 该书对于理解哲学的本质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6. 历史哲思交融:
   - 《历史与反复》结合了历史和哲学,探讨了历史的重复机制及其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 它作为文集的收官之作,充分展现了柄谷行人深邃的历史哲思。

7. 文学哲学对话:
   - 整体而言,柄谷行人的这套文集巧妙地将文学批评与哲学思考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跨学科的对话模式。
   - 这种对话不仅丰富了文本的内在意义,也为读者提供了多维度的阅读体验。

8. 写作风格独特:
   - 柄谷行人的写作风格清晰、深刻,能够将复杂的理论问题阐述得通俗易懂。
   - 文集的每一册都保持了学术性和可读性的平衡,使专业与普通读者均能受益。

此外,针对那些对柄谷行人著作感兴趣的读者,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 阅读时应注意柄谷行人在不同作品中提出的独特概念和理论框架,这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其思想精髓。
- 考虑到柄谷行人的著作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读者可能需要具备一定的哲学和文学背景知识,以便于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可以尝试将作者的观点与当代社会现象联系起来,从而发现其理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柄谷行人文集(套装六册)》中的精彩部分分布在每本著作中,每一册都有其特色和亮点,无论是对日本现代文学起源的探讨,还是对马克思和康德理论的批判性继承,或是对哲学起源和历史反复机制的深刻剖析,均显示出柄谷行人卓越的思想力量和深远的学术影响。这些精彩内容不仅仅是对既有知识的重述,更是对相关领域的原创性贡献,值得读者细致阅读和深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