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6|回复: 1

《我的二本学生》 黄灯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中国 社会 纪实 
s33702245.jpg          

书名:我的二本学生
作者:黄灯
分类:中国 社会 纪实
ISBN:9787020161874      

内容简介

作者黄灯在一所二本院校从教,长期的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的师生交流,使她成为这群学生成长变化的见证者。《我的二本学生》相当于她的教学札记,这里面有她15年一线教学经验的分享,对4500个学生的长期观察和长达10年的跟踪走访,也有两届班主任工作的总结思考,更有近100名学生的现身说法,是黄灯向读者描摹一群年轻人生活剪影的尝试。

截至2020年6月,全国有3005所高等学府,其中本科院校1258所,人们熟知的985和211院校只占100多席,二本及以下学生面目是有点模糊的。为了让读者真切了解二本学生这一群体的社会性现实,在书中,黄灯做了跨越时间的、空间的、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对比,借以考察时代变化、生源地、家庭流动情况对学生就业去向和人生目标设定的影响。

书中最真切动人的,是一个个具体学生的采访日志。在这些用学生名字命名的章节中,访谈个体向读者倾吐着他们对于高考的回望、对于城市生活的生疏、对于毕业的迷茫以及就业的慌张。在这些倾诉中,你将了解他们彼此之间的社交距离、他们和这个社会的认识过程;他们与父母兄妹之间交流的阻畅、与故园乡土的亲疏;他们对于网络文学和游戏的认识、对于新媒体时代的适应和迷失;他们对于考公务员和考研之间的权衡,对于安稳和漂泊的抉择。还有他们对自己人生还有父母、乃至国家责任的担当与跋涉。这每一个被当事人讲述出来的故事,都带着看得见的呼吸、烟尘、脚步还有凝视。在这些极为细致和具体的生命切片中,我们看到的已经不再是二本学生,而是八五后、九零后这一批年轻人,他们所有人。他们所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并没有将他们彼此区分很开,反而,成为他们共享的课题。

作者简介

黄灯:2016年,发表《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一文,引发春节期间全国乡村话题大讨论,首发公号阅读人数228万,各大公号阅读量过千万,并被中央电视台拍摄了纪录片《家在丰三村》。2017年出版《大地上的亲人》获得“第二届华语青年作家奖”非虚构主奖。2020年最新作品《我的二本学生》,关注中国最普通二本院校学生的命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我的二本学生》读感

黄灯著作的《我的二本学生》,用书码9787020161874,如同一扇观察二本学院生活的窗口,让我得以深入普通二本院校学子们的真实世界。这本书融合了作者在教学一线的点滴感悟,通过对4500个学生的长期观察和对其中不少孩子的十年跟踪走访,为我们带来了一份关于成长与困惑的珍贵记录。

阅读这本书,我被作者对学生群体的深刻体认所打动。黄灯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情感世界,她笔下的学生,有血有肉,各具特色。通过她的叙述,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年轻人面对未来时的迷茫与焦虑,他们在社会压力下的坚持与挣扎,以及他们为梦想拼搏的热情。

书中最触动我的部分是黄灯老师对学生们毕业后境况的跟踪与思考。这些直击人心的文字,折射出大多数普通年轻人的现实状态。他们或许没有光鲜亮丽的背景,但每一个奋力前行的身影都值得被记录和赞扬。正如作者所言,这些学生的成长路径,对于那些即将跨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是一份珍贵的指南,里面蕴含的经验教训或许能为他们节省不少实现人生跨越的时间和精力。

《我的二本学生》不只是一本教师的教学札记,更是一本关于成长的书。它以近100名学生的亲身说法,勾勒出了一幅二本学院学生的成长图景。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真切与实在,无论是对于教育工作者,还是对于正在经历校园生活的学子们,亦或是对他们满怀期望的家人来说,都有着不同的意义。

黄灯老师的这部作品,以其沉实质朴的笔调,深深引起了我的共鸣。在她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教育的真谛——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生命的相互影响和成长的共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