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1|回复: 1

《24堂财富课》 陈志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理财/投资 金融 
41H4c5Uo2CL.jpg          

书名:24堂财富课
作者:陈志武
分类:投资 金融
ISBN:9787521720150      

内容简介

为什么说创业是一项体验人生的事业?如何才能通过股权致富?如何才能让员工心疼公司的钱?

借钱花到底好不好?金融生意赚的钱是“好钱”吗?如何跟亲人谈钱?

本书从孩子看似天真的问题和观察出发,探讨的却是底层的商业逻辑和商业伦理。父女二人围绕“如何通过创业快速创造财富,实现成为亿万富翁的梦想”展开对话,一问一答间,父亲的商业智慧与女儿强烈的探索欲和成功欲相映成趣。对话内容直击商业本质,又深入浅出,读来令人受益匪浅。

要创业致富,必须选择适合的商业模式。陈志武教授与女儿分析了微软、星巴克、沃尔玛、戴尔、常州天合光能、重庆力帆等公司商业模式的创新之处,正是这些创新,使企业在短时间内发展到巨大的规模,创始人们也因此积累了亿万财富。在教导女儿如何赚钱的同时,陈志武教授也没有忘记教导女儿如何区分“钱的好坏”,作为商人如何区分善恶,以及一个人在拥有财富之后,如何利用财富做一些更具人文关怀的事情。

面对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新局面,青年一代怎样才能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怎样才能练就优秀的商业思维方式和创业致富技能?陈志武教授与女儿的对话案例做了很好的示范。

本书是“陈志武金融通识系列”的其中一本,该系列书还有:《金融的逻辑1:金融何以富民强国》《金融的逻辑2:通往自由之路》《财富的逻辑1:为什么勤劳却不一定富有》《财富的逻辑2:所有的泡沫终将破灭》《陈志武金融投资课》。

作者简介

陈志武

华人经济学家,香港大学冯氏基金讲席教授与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原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曾获得默顿·米勒奖。专业领域为金融理论、股票、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与经济史。2006年,《华尔街电讯》将他评为“中国十大具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他担任学术总顾问的系列纪录片《华尔街》与《货币》,对中国金融文化的发展影响巨大。著有“金融的逻辑”系列、“财富的逻辑”系列、《24堂财富课:与女儿谈创业与创富》等畅销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24堂财富课》读后感悟

陈志武教授的《24堂财富课》以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深入浅出的写作风格,为我开启了一扇洞察财富创造与管理的智慧之窗。此书以父亲与女儿之间的亲切对话形式,将商业知识和商业伦理浓缩为二十四堂精彩纷呈的课程,每一课都围绕一个核心概念或问题展开,如“为何要会赚钱”、“如何理解财富与文化的关系”等,既具备教育意义,又蕴含深刻哲理。

书中提到的“从量变到质变”的理论让我深受启发。陈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如何通过创新思维实现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型,从而达成质的飞跃。他引导读者认识到,财富的积累不应仅仅局限于数量的增加,更应注重质的提升和价值的创造。

书中另一处引人入胜的部分是关于“风险与收益”的讨论。陈教授不仅阐释了高风险可能带来高收益的传统理念,更进一步指出在风险管理中如何平衡选择与放弃,教导我们如何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陈教授对商业模式的深度剖析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他强调,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不仅要能在市场中立足,更要能适应环境的变迁,乃至引领行业潮流。这要求创业者不只是满足市场需求,更要有前瞻性地塑造和引导这些需求。

此外,书中对于“商业伦理”的探讨也让我深感兴趣。陈教授提出,财富的增长并非孤立无援,而是与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紧密相连。因此,在追求个人或企业利益的同时,也应兼顾道德和社会责任,这样的商业实践才能持续和谐发展。

阅读《24堂财富课》的过程,对我而言像是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洗礼。陈志武教授的话语中既有理论的严谨,也不乏父爱的温暖。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关于财富和创业的指导手册,更是一份关于人生智慧和道德规范的传家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