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5|回复: 1

《看护杀人》 每日新闻大阪社会部采访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文学 纪实 
s33689095.jpg          

书名:看护杀人
作者:每日新闻大阪社会部采访组
分类:文学 纪实
ISBN:9787532784943      

内容简介

看护问题在老龄化的日本日益严重,看护人才流失、社会福利支持不足,最终演化成家庭看护中的激烈矛盾。近几年,日本接二两三地发生因身心疲于看护而杀害家人的“看护杀人”事件。夫妻、亲子之间理所当然的家庭看护模式逐渐走入绝境,没有尽头的持久战最终酿成人伦悲剧。如何避免亲人间的纽带扭曲断裂的“着魔瞬间”?每日新闻大阪社会部采访组倾听来自“加害者”们的声音,采访事件相关人士,深入家庭看护者的内心世界,揭开家庭看护惨烈的现实,探寻预防惨案再度发生的可能。

用被子捂住妈妈的口鼻的话,她便能得到解脱……我意识到自己竟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护士(48岁),母亲因脑淤血瘫痪在家11年

每晚我都会对母亲讲话,母亲虽不曾回应,但我说了许久的话后便止不住地流泪。对我而言最难过的事便是看着母亲逐渐消瘦衰弱的样子。

——来自大阪府的男性(70多岁),居家看护母亲7年

我平时还要工作,几乎没法照顾儿子。今后我的工作可能会更加繁忙。平日里妻子承担了看护儿子的全部事务。我对她深感歉疚,也很心疼妻子。万一妻子精神崩溃的话该怎么办,一想到这里我就感到恐惧。目前还尚且能够维持现状,但10年后又会怎样呢?我并不乐观。

——来自大阪市的男性(55岁),其子身患重度脑瘫

作者简介

每日新闻大阪社会部采访组

前田干夫

1968年出生于兵库县。毕业于关西学院大学法学部。1994年入职每日新闻社。曾任大阪总部社会部、地方部副部长及冈山支局局长等职,2020年4月开始担任东京总部特别报道部部长。编著有《现场的残影:记者笔下的“悲欢记”》(新风书房)。

涉江千春

1981年出生于东京都。毕业于东京大学教养学部。2003年入职每日新闻社。先后任职于阪神支局、大阪总部社会部。曾负责大阪府警方、法院等相关新闻的报道,后任机动记者。2018年4月开始任首尔特派员。

向畑泰司

1984年出生于大分县。毕业于都留文科大学文学部。2006年入职每日新闻社。曾任职于德岛支局、大阪总部社会部、东京总部特别报道部。现于大阪总部社会部负责大阪府警方相关新闻的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护杀人》这本书由每日新闻大阪社会部采访组撰写,深入探讨了家庭看护中存在的惨烈现实,并尝试寻找预防悲剧再次发生的方法。以下是对该书精彩部分的点评:

1. 倾听加害者心声:本书通过采访“加害者”,即那些犯下看护杀人罪行的家庭看护者,为读者呈现了这些加害者内心的声音和想法。

2. 揭示看护现实:书中揭示了由于日本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看护人才流失、社会福利支持不足导致的家庭看护压力巨大,进而引发的悲剧。

3. 反映社会问题:通过真实案例,反映了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和对家庭看护者支持不足的社会问题,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并改善这一现状。

4. 探寻预防措施:在深入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后,书中也探讨了可能的预防措施,以期减少甚至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5. 人文关怀视角:作者不仅关注事件本身,更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试图理解家庭看护者的心理状态和所面临的困境。

6. 深度调查报道:作为一部深度调查报道,书中的内容详实、数据充分,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思考的空间。

7. 引发社会反思:书中的案例和分析引发了对于家庭看护、老龄化社会以及人伦道德的社会反思,促使人们思考如何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

8. 情感共鸣与启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家庭看护者的经历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对现实生活中的相似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和启示。

总的来说,《看护杀人》这本书通过对家庭看护杀人事件的深入采访和分析,不仅展现了家庭看护者所面临的艰难处境,也反映了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不足。书中对事件背后原因的探讨和对预防措施的思考,对于理解家庭看护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寻求解决之道具有重要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