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0|回复: 1

《1840年以来的中国》 王人博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中国 历史 
41jeyXK3uPL.jpg          

书名:1840年以来的中国
作者:王人博
分类:中国 历史
ISBN:9787510887437      

内容简介

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无疑最具争议也最受人关注。

军事的视角、政治的视角、文化视角、社会视角与观念视角的近代史叙述,我们都已不陌生。

这本《1840年以来的中国》,为我们呈现的,则是一幅与众不同的近代史图景:法学视角。

一本“独特”的中国近代史,写作前后历时大约25年,可谓拥有史学家的洞察X法学家的严谨X哲学家的智慧。

1.以立宪为线索,重新梳理中国近代 史的关键节点

1840年,在突然跌入现代世界之后,中国也曾将宪法作为救国的药方,希望依靠宪法,让中国快速摆脱困境。

但为何中国的立宪之路,却异常坎坷?

为什么说是焦躁的心态,让中国近代立宪之路变得痛苦而曲折?

在本书中,抓住“立宪”这样一个关键动作,王人博老师专注考察近现代史中的重大立宪时刻:从戊戌变法、清廷预备立宪到辛亥革命、以致1949年以后的五四宪法、七五宪法、八二宪法。

在对这诸多“立宪”事件反思中,中国近代转型失败原因的剖面清晰显露出来。

2. 宪法问题,并非一个单纯的法学问题,其背后交织的,是现代国家、现代文明的核心理念。

当一个老大帝国要完成立宪转型时,必然也牵扯出更为复杂的普遍价值与特殊价值冲突。

旧中国先前“独立自我喂养的精神世界”如何开始逐渐崩塌?

西方的普遍价值如理性、自由、平等、法治、权利,在一系列“立宪”实践后究竟通过何种方式渗透进中国人的意识中,并被逐步接受?是外在的宣传灌输?还是基于内心的诚服?

以上问题,是本书贯穿的另外一条线索。

作者简介

王人博,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政法论坛》主编。主要著作有:《法治论》《权利论》《孤独的敏感者》《法的中国性》。

他是中国法学家少有的深具人文精神与批判精神的学者。对于学界讳莫如深很多问题,都能以专业的眼光,毫无顾忌地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这种风格让他笔下的中国近代史,拥有了少有的穿透力。

这本“独特”的中国近代史,写作前后历时大约25年,可谓拥有史学家的洞察X法学家的严谨X哲学家的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1840年以来的中国》这本书籍,由法学学者王人博编著,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独特切面——法学视角。以下是对该书精彩部分进行的点评:

1. 法治视角解读:
   - 书籍通过法治的视角,重新梳理了中国近代史的关键节点,为读者提供了理解历史事件的新途径。
   - 以立宪历程为主线,剖析了中国从传统法向现代法转变的复杂过程。

2. 揭示宪法变迁:
   - 书中详细揭示了宪法的变迁如何深刻影响着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轨迹。

3. 法律社会互动:
   - 分析了法律制度如何与社会变革相互作用,推动或阻碍社会进步。

4. 批判性思考:
   - 作者引导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探讨“历史的真问题”而非仅仅停留在“历史真相”的层面。

5. 丰富文献材料:
   - 书籍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献材料,为学术提供扎实的研究基础。

6. 历史与现实对话:
   - 作品将历史与现实进行对话,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当今中国法律体系的根源和特点。

7. 客观中立立场:
   - 尽管作者是法学学者,但其尽量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努力做到公正评价历史事件。

8. 内行外行皆适宜:
   - 无论是法学专业的内行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书中获得新知并受到启发。

总的来说,《1840年以来的中国》的精彩之处,在于其独到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既对法学研究者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也对普通读者提供了新的历史认知方式。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本促进读者思考中国过去与未来的启明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