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6|回复: 1

《传习录(全本全注全译)》 王阳明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文学 经典 
s33948292.jpg          

书名:传习录(全本全注全译)
作者:王阳明
分类:文学 经典
ISBN:9787532599981      

内容简介

★一本为所有人而写的传习录,一本极具特色的传习录译注

★汤一介、冯达文弟子,深圳大学黎业明教授点校、注释、翻译

★以明隆庆六年刊本为底本,对校本、参校本合计达十九种之多,搜集无遗

★点校细致,入微,语句层级节节分明,文本结构焕然一新

★注释厚重,妥帖,儒学传统中的王阳明,时时与朱子交锋的王阳明

★翻译精确,精确,还是精确,“一字不放过”

★随书附赠阳明弟子邹守益编《王阳明先生图谱》,一本明代插图版王阳明小传

★附赠(明)蔡世新绘王阳明小像书签一枚(阳明zui满意的肖像画)

★装帧精美,字大行疏,层级分明,方便阅读

王阳明(1472—1529),明代大儒,与朱子并为宋明八百年儒学两大祭酒,心学的集大成者,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

在王阳明的著作中,影响最大的应属《传习录》,它与《近思录》同为宋明儒学双璧。 1967年,钱穆先生在题为《复兴中华文化人人必读的几部书》的演讲中,列举国人必读的经典,有《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其中,《传习录》作为王阳明的一部语录体著作,是距离当今最近的一部哲学经典。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收入《王文成公全书》的《传习录》(此为通行本,简称全书本《传习录》),共有三卷。其中,上卷收录徐爱、陆澄、薛侃记录的阳明先生问答语130条;中卷收录阳明书信8封、短文2篇;下卷收录陈九川、黄直、黄修易、黄省曾等记录阳明先生问答语143条。然而,阳明《传习录》的内容,并不是始终如一的,而是在不同时期的编辑、刊刻过程中,经过多次的增订删减之后,最后由钱德洪编定的。

上古版《传习录》,以明隆庆六年谢廷杰刊本《王文成公全书》所收录之《传习录》为底本,对校本、参校本合计达十九种之多,精心点校,详尽注释,准确翻译,带你进入心学的殿堂,领悟阳明的气象,体证良知的光辉。

作者简介

王阳明(1472—1529)

名守仁,字伯安,自号阳明子、阳明山人,世称阳明先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他生于浙江余姚,卒于江西南安青龙铺(今属大余县),葬于浙江山阴洪溪乡(今属绍兴县兰亭镇)。卒后三十八年,即明隆庆元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

王阳明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对传承、发展儒学的贡献尤为卓著。其学说影响,不仅遍于中国,而且波及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成为东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黎业明,

1962年出生,广西岑溪人。1981年至1985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1985年至1988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师从汤一介先生;2004年至2009年,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师从冯达文先生。现为深圳大学哲学系教授。从事中国哲学史、明代思想与文献研究。著作有《梁漱溟评传》(合著)、《湛若水年谱》、《陈献章年谱》、《明儒思想与文献论集》、《湛若水生平学行考实》等。古籍整理有《陈建著作二种》、《传习录栏外书》、《陈献章全集》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传习录(全本全注全译)》是一部展现王阳明心学思想的重要著作,由明代著名的儒家学者王阳明所撰,包含了其哲学思想的精髓。该书通过王阳明与弟子间的问答、书信等形式,全面系统地体现了王阳明的心学理论和实践指导。接下来,对于这本书的精彩部分进行具体的点评:

1. 心即是理
   - 本体论的创新: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理念,认为知识与行动不可分割,这在儒学中是一次较大的革新。这一观点从理论上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和知识的实用价值。
   - 内心世界的探索:王阳明的“心即是理”论断,强调了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及其在认识世界和自我修养中的重要作用。
   - 心学的深化:心学在王阳明这里得到了深化,他不仅论述了心的性质,还具体讲解了如何通过心来认识世界,以及如何修身养性。

2. 致良知
   - 良知的核心地位:王阳明将“良知”置于其心学理论的核心,认为每个人天生都具有区分是非的良知,是行为的指南针。
   - 道德实践的指针:通过“致良知”的实践,人们可以排除欲念,回归本心,实现道德的自我完善。
   - 教育与修养的方法:王阳明的良知论也提供了一种教育和自我修养的有效方法,即通过内省和反思来达到心灵的净化。

3. 知行合一
   -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王阳明强烈主张知行合一,认为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行动,才具有真正的价值。
   - 挑战传统儒学:这一理念挑战了传统的儒学教育中只重视经典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实践应用的倾向。
   - 社会行动的动力:王阳明的这一教导还鼓励人们以道德行为去实践自己的知识,成为一种推动社会行动的力量。

4. 反躬自省
   - 自我修养的重要性:王阳明在其书中多次强调通过反躬自省来进行自我修养,认为持续的自我反省是去除心中杂念的关键。
   - 心学的方法论:反躬自省不仅是修身的一种方法,也是心学中实现自我超越和认知提升的重要途径。

5. 教化无阶级
   - 平等的教育观:王阳明主张教化应该面向所有阶层,无论是士大夫还是普通百姓,都有学习和实践心学的权利和能力。
   - 社会影响的范围:这种教育观念扩大了心学的社会影响范围,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并实践心学思想。

6. 对话式教学
   - 互动的学习方式:王阳明偏好使用问答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方式更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复杂的哲学概念。
   - 思想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与学生的对话,王阳明不仅传达了自己的思想,也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7. 批判性思考
   - 对传统的挑战:王阳明不拘泥于传统儒学的框架,敢于提出与传统不同的观点,展现了其批判性思维。
   - 思想的现代性:他的许多思想具有现代性,例如强调个体的价值和主观能动性,这些都是当代社会依然值得借鉴的。

8. 政治与哲学的结合
   - 政治理论的实践:王阳明不仅在哲学有所建树,还将心学应用于政治治理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实践性的政治理论。
   - 社会治理的创新:他在行政和军事上的实践,都体现了其心学思想的应用,尤其是在减少腐败和提高政府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综上所述,这些精彩部分不仅展示了王阳明哲学的深刻内涵,也反映了其思想对于后世的广泛影响。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解读,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心学的精神实质与操作实践,从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寻求更加丰富与圆满的人生体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