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8|回复: 1

《解剖无聊》 马克・金维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哲学 科普 
s33668270.jpg          

书名:解剖无聊
作者:马克・金维尔
分类:哲学 思想 科普
ISBN:9787201159713      

内容简介

[未读·思想家]资深意见领袖、哲学教授剖析信息时代的危险,用哲学拯救我们破碎的自我,解答无聊与生活的关系。

沉迷于刷屏?不断滑动屏幕寻找难以捉摸的精神刺激和幸福感?这位多伦多大学的哲学教授、多产作家,为我们面对技术的不断沉迷,提供了一剂哲学解药。——加拿大主流媒体 《环球邮报》

技术从不中立。

网络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在拽着你沉迷,或因为痛苦,或因为贪求刺激,但本质上可能是因为你害怕无聊。

叔本华、海德格尔、克尔凯郭尔也不曾预见,人类的无聊可以被网络放大到如此地步。在这个后现代、后资本主义的时代,我们生产自己、消费自己,掏空自己,再填进一个破碎的自己。我们如同《黑客帝国》中的人体电池,燃烧自己,点亮虚拟世界。

现在,一个严肃的问题摆在你的面前:你是选择红色药丸,还是选择蓝色药丸?

作者简介

马克・金维尔(Mark Kingwell),多伦多大学哲学教授,加拿大非常活跃的社会评论家、资深意见领袖,《哈珀斯》杂志编辑,《环球邮报》《女王季刊》撰稿人。他是一位多产作家,出版作品19部,发表论文数十篇,曾在1997年获得著名的“斯皮茨奖”,2002年“全国杂志奖—论文写作奖”,2004年“专栏奖”。2018年获封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英国皇家艺术学会院士。研究领域:社会与政治哲学、建筑与设计哲学、艺术哲学、20世纪欧洲大陆哲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解剖无聊》这本书的精彩部分涉及了对无聊现象的深入探讨,作者马克・金维尔通过哲学的视角对信息时代进行了精辟的分析,探讨了无聊与现代生活的关系。以下是对这本书部分精彩内容的详细点评:

1. 无聊与技术依赖
   - 诊断时代症状:在当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沉迷于各种信息和娱乐设备,如手机、电脑和电视,这些技术产品虽然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和娱乐方式,但也加剧了人们的无聊感。书中指出,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因为技术本身具有吸引力,更是因为它们填补了某种情感或心理空缺。
   - 技术的双刃剑效应:作者进一步讨论了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即在带来便捷和快速响应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们对技术的过度依赖。这种依赖剥夺了人们面对自我、进行自我反思的机会,从而让个体在重复的日常中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空虚和无聊。

2. 无聊的功能
   - 激发创造力:书中强调,无聊并非完全是负面的心理状态。相反,它可以成为自我反省和创造性思考的催化剂。在无聊中,人们被迫与内在的自我对话,可能正是这种状态催生了无数创意和创新的火花。
   - 哲学视角的深入:作者从哲学的角度深入剖析了无聊的意义,认为无聊是一种提醒,提示人们生活中缺少了某种意义或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无聊成为了一种推动力,促使人们寻求生活中更深层次的满足和充实。

3. 解决无聊的途径
   - 提倡深度阅读:为了应对无聊,作者提倡深度阅读和深度学习。与快速浏览信息流不同,深度阅读要求人们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促进个人知识的积累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这种阅读方式有助于构建更加丰富和有意义的内心世界,减少无聊和空虚的出现。
   - 文化和教育的角色:书中还讨论了文化和教育在帮助人们对抗无聊中的重要角色。通过培养深度思考的习惯和提供丰富的知识内容,文化和教育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无聊问题,使个体能够更好地连接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

4. 无聊与社会批判
   - 社会批判的媒介:在书中,无聊被用作社会和文化批判的一种手段。作者通过分析现代社会中的无聊现象,批评了资本主义消费文化和信息过载带来的精神空虚和人际关系的异化。这种批判不仅揭示了无聊背后的社会原因,也提供了反思现代生活方式的机会。

5. 实践指导
   - 具体建议:《解剖无聊》不仅是一本理论探讨的作品,它还提供了具体的应对无聊的建议。例如,作者建议通过定期的“数字排毒”,减少对电子设备的依赖,重新发现生活中的小乐趣和真实的人际交往,这些简单但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重拾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总的来说,《解剖无聊》这本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对无聊现象的深入理解,也为如何面对和解决无聊提供了实用的建议。书中的内容不仅有着深刻的哲学探讨,还触及了现代社会的具体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