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5|回复: 1

《杨宽著作集第一辑+第二辑(13种15册全)》 杨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中国 历史 
41nRLVmQsVL.jpg          

书名:杨宽著作集第一辑+第二辑(13种15册全)
作者:杨宽
分类:中国 历史

内容简介

被顾颉刚、童书业盛誉为古史辨派的生力军和集“疑古”的古史学大成之人,代表了“疑古”的古史观的最高峰!全面展现杨宽古史研究之成就,系统反映一代学人的史观流转一代学术大师的家国情怀、人生兴趣、广博学识!了解一代学术大师杨宽的性情与为人展现一代学术大师的传道授业之路!

《杨宽著作集第一辑+第二辑(13种15册全)》内含——《中国上古史导论》《古史新探》《古史探微》《西周史(全二册)》《战国史》《战国史料编年辑证(全二册)》《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杨宽学术随笔》《杨宽书信集》《杨宽史学讲义六种》《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外三种)》《杨宽史学拾遗》

作者简介

杨宽(1914—2005),字宽正,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白鹤江镇人。曾就读于苏州中学师范科,1936年毕业于光华大学国文学系,师从史学大家吕思勉、蒋维乔、钱基博。1936年参与上海市立博物馆筹建工作,1946年任上海市立博物馆馆长兼光华大学历史系教授,1953年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1959年调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所长,1970年又调回复旦大学历史系工作。1984年赴美国迈阿密定居至逝世。历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秘书、古物整理处处长,上海博物馆馆长,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一至第三届副理事长。著有《中国上古史导论》《西周史》《战国史》《战国史料编年辑证》《古史新探》《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4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宽著作集第一辑+第二辑(13种15册全)》是杨宽先生多年来在历史学领域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涵盖了从中国上古时期到战国的各种历史面貌。以下是对其中一些精彩部分的点评:

1. 《中国上古史导论》:这本书是对中国古代史上若干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新的解读和探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 《西周史(全二册)》:作为一部全面阐述西周历史的著作,《西周史》不仅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且其详实的史料考证和严谨的学术态度,让读者能够深入了解西周时期的社会面貌。

3. 《战国史》:在这部作品中,杨宽综合利用了大量的史料,重新构建了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脉络,对于理解这一动荡而又充满变革的历史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4. 《战国史料编年辑证(全二册)》:该书通过严密的史料考证,为研究战国时期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并有助于纠正过往历史研究中的一些错误认知。

5.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此书深入探讨了中国古代陵墓制度的演变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为研究古代中国的宗法制度、宗教信仰和社会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

6.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通过对古代都城制度的系统研究,书中揭示了都城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及其与政治、军事、文化的紧密联系。

7. 《杨宽学术随笔》:收录了杨宽多年来在学术研究中的心得体会,展现了作者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敏锐的历史洞察力。

8. 《杨宽书信》:这些书信记录了杨宽与当代学者的学术交流,反映了他在学术探讨中的态度和方法论,对研究杨宽的学术思想具有参考价值。

总的来说,这些作品无论是在史学方法、史料发掘,还是在历史解释上,均体现出杨宽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见解,对后来的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这些书籍不仅仅是历史学界的宝贵财富,也为普通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历史的窗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