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1|回复: 1

《在中国大地上》 保罗・索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社会 纪实 
s33769015.jpg          

书名:在中国大地上
作者:保罗・索鲁
分类:旅行 社会 纪实
ISBN:9787510892790      

内容简介

1986年,保罗·索鲁在时隔六年后,再一次来到中国。

他既到了北京、上海等繁华都市,也抵达了黑龙江朗乡、新疆吐鲁番等疆界边陲。他走到中国大地上,与各种各样的人聊天,在上海人民公园英语角里练习口语的年轻人、想去做进出口生意的学生、刚刚经历过浩劫的知识分子……他用犀利幽默的口吻,一路吐槽不断,但也用冷静、理智的眼光,剖析中国人的性格,发现时代变迁下中国人的生活日常与思想变化。

从80年代走来,一路沧桑巨变,但我们当下的摇摆与困境也都似曾相识。

★ “现代旅行文学教父”保罗·索鲁经典之作,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获奖作品

★ 影响何伟等一代旅行作家的先行者,比《江城》更早的外国人笔下的当代中国

★ 22条跨越东西南北的火车路线,长达一年的深度之旅,观察中国大地上的千百风貌

★ 激荡传奇的80年代,在一个 个平凡中国人的生活里,捕捉时代的发展轨迹

★ 冷静剖析,也刻薄吐槽,跟随犀利幽默的毒舌作家,发现中国人的集体性格与时代变化

获奖记录

1989年 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

推荐语

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记者,总能问出你心中的问题……他有艺术家的天分,可以化平凡为神奇。

——《独立报》

《在中国大地上》记录了保罗·索鲁在中国一年的旅行见闻,他在途中极尽毒舌之能……出于强烈的好奇心,他不停地同陌生人搭讪,比如气质忧郁的方先生和登山家克里斯·波宁顿。但最重要的是,这本书让也我们更加了解作者本人——如果你想足不出户就游遍天下,他就是你最理想的旅伴。

——《星期日泰晤士报》

这不是游记,而是深入、细致地观察和记录下1980年代中期剧变的中国。作者堪称何伟的先驱和师傅。跨越东西南北行程、独特的视角和冷静的分析,超越迄今绝大多数国人。

——豆瓣网友

作者简介

保罗・索鲁( Paul Theroux, 1941— )美国知名旅行作家、小说家。1963年大学毕业后,到非洲马拉维、乌干达做老师。1968 年,在新加坡大学任教。1970年代初,和家人移居英国。现定居美国,并仍四处旅行。保罗·索鲁著作颇丰,火车旅行文学更是久负盛名,曾荣获英国惠特布雷德文学奖、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代表作有《火车大巴扎》《老巴塔哥尼亚快车》《英国环岛之旅》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2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罗・索鲁的《在中国大地上》是一部记述了作者在中国旅行期间所见所闻的作品,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旅行文学风格。本书不仅因其独到的视角与描写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而且因其对当时中国社会状况的真实记录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关于这本书的精彩部分,可以从以下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1. 文化观察深度:
   - 保罗・索鲁在书中深入探讨了中国各地的文化差异,通过与不同陌生人的搭讪,如气质忧郁的方先生和登山,他揭示了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观念和行为习惯。
   - 索鲁对比了城市与乡村的生活方式,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的多层面变化。
   - 通过火车旅行,索鲁展示了中国广阔的地理和社会景观,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中国的复杂性。

2. 人文关怀体现:
   - 在旅行中,索鲁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尤其是那些在社会转型中被边缘化的群体,从而表达了深深的人文关怀。
   - 他对遇到的各种人物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不仅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还试图理解他们的情感世界。

3. 语言风格独特:
   - 索鲁在书中展现了其一贯的犀利和幽默,将西方的观察者视角与中国丰富多彩的现实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叙事风格。
   - 他的“毒舌”风格,虽时而尖锐,却不失公正和深刻,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既真实又富有洞见的中国形象。

4. 历史价值显著:
   - 作为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的旅行记录,本书为研究中国80年代的社会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 索鲁的观察触及了经济改革、社会转型等多个方面,为理解当时的中国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信息。

5. 国际视野开阔:
   - 作为一个美国作家,索鲁的国际视野使得他能够将中国放在一个更宽广的全球化背景下进行考察。
   - 他比较了东西方的不同文化和发展模式,增加了作品的深度和广度。

6. 旅行文学典范:
   - 本书不仅是一本旅行记,更是旅行文学领域的经典之作。索鲁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生动的叙述,被誉为“现代旅行文学教父”。
   - 书中对旅途中细节的精确描绘及其对遇到的人与事的深入反思,展示了高水平的文学表现力。

7. 获奖认可众多:
   - 该书不仅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喜爱,还获得了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等多项殊荣,充分证明了其文学和艺术的成就。

8. 社会影响深远:
   - 《在中国大地上》不仅为国际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同时也对中国本土读者提供了一种反省和审视自身社会和文化的机会。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本书提供了深入的观察和独到的见解,但作为一部外国人视角下的作品,读者在阅读时也可考虑其文化背景和视角可能带来的局限性。同时,对于那些对中国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搭配一些中国作者的作品阅读,可能会有助于获得更全面的理解。

综上所述,《在中国大地上》不仅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深刻的洞察力成为一部旅行文学作品,它还通过对80年代中国社会的细致描绘,成为了理解那一时期中国的重要文献。保罗・索鲁的这部作品,不仅让人欣赏到了作者独特的旅行文学风格,同时也让人们对不同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是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