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8|回复: 1

《华夏国学经典全本全注全译丛书(12本组套)》 冯国超/赵清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经典 
4172Gs5teVL.jpg          

书名:华夏国学经典全本全注全译丛书(12本组套)
作者:冯国超/赵清文
分类:国学 经典

内容简介

《论语》

作为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论语》是了解孔子哲学、政治、教育、文化等学说的很重要的资料。半部《论语》治天下,从古至今,《论语》都是一部不能忽视的经典。 《论语》是产生于我国春秋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文献,全书二十篇,共约五百章。整体而言,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只有极少数篇章称得上是较为完整的文章。它作为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集,涉猎极为广泛,包括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等我国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方方面面,对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

《周易》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大部分。《易经》部分包括六十四卦卦形及卦辞、爻辞,自汉代以来,就将其分为上、下两篇。上经三十卦,即从乾卦到离卦,下经三十四卦,即从咸卦到未济卦。《周易》是我国文化典籍里最难懂的著作之一。在其神秘的外衣下,透露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古人片断的思想认识资料。作为具有一定哲理内容的卜筮之书,它以独特的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在中国传统文化大观园里筑起了一座神秘的宫殿。在以政治、伦理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古代意识形态领域里,开辟了广阔的哲学天地。

《老子》

《老子》又称《道德经》,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这是中国历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孟子》

《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并列为四书之一,是儒家重要的经典著作。本书系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和政治行动,孟子主张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其学说的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对国人的思维方式乃至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进程影响深远。

《大学 中庸》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也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汉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作者李渔,号笠翁,因此叫《笠翁对韵》。全书分为卷一和卷二。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增广贤文 弟子规》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道家儿童启蒙书目。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弟子规》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并且被广为流传的一种儿童启蒙的读物,其主要目的就是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将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阐释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所应具备的一些礼仪与规范。

《三字经 千字文》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千字文》是梁武帝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的。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并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幼学琼林》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启蒙的儿童读物,作者为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本书最早名为《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睿、清朝的嘉庆年间由邹圣脉、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进行了增补。

作者简介

冯国超

1965年10月出生,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9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中国哲学史专业硕士学位。1986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哲学研究》编辑部中国哲学史组组长。专著有《道藏选粹》《图说汉字王国》《中国传统体育》《图说周易》《图说论语》《国学经典规范读本》系列丛书等。曾主编《中国传统文化读本》(丛书,共60册,800万字)、《新华大字典》等,并在国家一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赵清文

1973年生,山东临沂人,哲学博士,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出版《孙子兵法正宗》《贞观政要正宗》《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伦理问题》等著作5部(含合著),并在《孔子研究》《周易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4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夏国学经典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由冯国超和赵清文编纂,是汇聚了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浩大工程。书籍精选了广泛认可的古籍版本作为底本,并参阅其他版本进行点校,以确保文本的准确可靠。注释环节注重简洁、准确、客观与全面性,避免了一些常见注释本中的问题。

以下是该丛书部分精彩内容的详细点评:

1. 《论语》:
   - 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反映了儒家的核心思想。
   - 注释提供了历史背景与文化解读,加深读者对儒家思想的理解。
   - 译文清晰现代,使古代典籍的智慧易于被当代读者接受。

2. 《周易》:
   - 阐释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对后世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 注释揭示了《周易》卦象的哲学含义,帮助读者把握易理精髓。
   - 译文考虑语境转换,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文,便于理解。

3. 《老子》:
   - 体现道家哲学,强调自然无为的生活态度。
   - 注释从哲学与历史的角度分析《老子》的思想。
   - 精确翻译帮助读者深入领会道德经的精深与奥妙。

4. 《孟子》:
   - 详述人性善的理念,对个人修养及政治理想有所指导。
   - 注释展现孟子的辩证智慧,助于读者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 流畅的现代译文使得孟子的论点更加生动且易于吸收。

5. 《大学 中庸》:
   - 讨论了儒学中的内圣外王理念和中庸之道。
   - 注释揭示这两篇文献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 翻译工作贴近现代语境,提高了典籍的可读性和实践价值。

6. 《孙子兵法》:
   - 古代兵法典籍,影响深远的军事战略著作。
   - 注释结合古今战例,分析孙武的军事思想。
   - 现代译文使古老的兵法焕发新的生命力,值得现代军事从业者借鉴。

7. 《三十六计》:
   - 集古代兵法策略之大成,广泛应用于现代战略与管理学。
   - 注释深入浅出,将计谋与现实问题相结合,便于读者学习运用。
   - 翻译考虑跨文化交际的需要,让更多非中文母语读者能够理解其精髓。

8. 《山海经》:
   - 描述古代中国的地理志,充满神话色彩。
   - 注释科学地解释书中的自然现象与地理知识,融合历史与神话。
   - 译文保留了原本的神奇与异想天开,适合探险与幻想文学爱好者。

9. 《笠翁对韵》《增广贤文 弟子规》:
   - 系统总结了中国古代的对仗文学和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著作。
   - 注释介绍了诗文韵律之美,有助于文学创作与欣赏。
   - 译文考虑到现代教育需求,用现代语言传播传统美德与智慧。

10. 《三字经 千字文》《幼学琼林》:
    - 作为儿童启蒙读物,它们对传统文化的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
    - 注释简明扼要,便于儿童理解和记忆。
    - 译文兼顾了朗朗上口和教育意义,适合现代儿童阅读。

综上所述,《华夏国学经典全本全注全译丛书》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冯国超和赵清文所作的注释与翻译工作,使得这些深奥的经典文献变得更加贴近现代人的阅读习惯,降低了阅读难度,同时增加了理解深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