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0|回复: 1

《季羡林读书与做人》 季羡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文学 
41Q3U+KTvqL.jpg          

书名:季羡林读书与做人
作者:季羡林
分类:文学 读书
ISBN:9787512512382      

内容简介

享誉海内外的大学者季羡林先生,道德高尚,学问精深。本书甄选了季老记录读书、治学生涯,以及探讨修身、处世之道的散文、随笔六十余篇,是先生治学精神与人生哲学的集中呈现。

季老治学,是“择一事,终一生”。兀坐书城,他乐于开卷之趣;遨游书海,他惯于别出心裁;泛舟学海,他更是惨淡经营、九死不悔。他改“闻鸡起舞”为“鸡闻我起舞”,“莫向光阴惰寸功”,也最终将出身寒门改写为布衣硕儒。

季老处世,是“世事洞明,万般自在”。理解人生,他认为不完满才是真谛;感悟命运,他规箴世人要“尽人事而听天命”。这才是一种实然的人生。行走世间,要心装万物、澄神静虑,修身可与世界和解,修心可与自己和解,方能领悟生活的真义,不枉来世间一遭。

这一次,让我们慢下来去读这本书,读一读这位世纪老人用一生写成的书。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8月~2009年7月),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东方学家、语言学家,精通梵文、吐火罗文、巴利文、德文、英文等12种语言。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后留学德国,归国后创办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历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系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聊城大学名誉校长等,是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

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研究跨越14个学科领域,“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先生笔耕一生,著作等身,留下2000多万字的文化遗产。学术著作有《糖史》《中印文化交流史》等,翻译作品有《罗摩衍那》《吐火罗〈弥勒会见记〉译释》等。先生的散文也因文笔平实、情感诚挚而备受读者喜爱,其中多篇曾被选入中小学教材以及中高考考卷,例如《夹竹桃》《怀念母亲》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季羡林读书与做人》的启迪之旅

《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这本书,如一位智者在岁月的长河中向我们款款走来,带着历史的厚重,诉说着作者求学的曲折、翻译的甘苦和为人处世的智慧。书中分为“读书”与“做人”两个部分,每一章节都如同一颗颗闪耀的珍珠,串联起季羡林丰富而深邃的人生经验。

走进“读书”的篇章,仿佛置身于季羡林的私人书斋,听他侃侃而谈关于书籍的种种。从他的求学经历,到对书籍的热爱和体会,每一篇都流露着对知识无尽的渴望和对智慧的虔诚追求。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描述留学德国的岁月,那时他克服语言障碍,攻读梵文、巴利文等,展现了一代学者的坚毅和执着。

转换到“做人”的部分,季羡林以其独有的视角,解读了为人处世的哲学。他的文字不刻意雕琢,却能深刻地触及读者的心灵。他对谦虚与虚伪的辨析,对牵就与适应的讨论,让人在阅读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并启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实现自我成长。

书中的精彩之处还体现在季羡林对于人性善恶的探讨。他以自己的经历为鉴,用质朴的语言向读者传达了一个信息: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善良与诚实,是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去做的事。

在此之外,书中还收录了季羡林对平生师友的回忆文字,透过这些温馨而真挚的记述,我们仿佛与那些影响他一生的良师益友们一一握手,感受他们的精神风貌。

《季羡林读书与做人》不仅是一本关于如何读书和做人的指南,它更像是季羡林用一生的学识和智慧,为我们点亮的一盏明灯。在这盏灯光的照耀下,我们可以更加明智地选择道路,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