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3|回复: 1

《科学外史(三册全)》 江晓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科学 科普 
41vP8FARCbL.jpg          

书名:科学外史(三册全)
作者:江晓原
分类:科学 科普

内容简介

《科学外史》系国内著名科学史学者江晓原为法国科学杂志《新发现》之中文版所撰写的专栏文章结集,为普通读者深入浅出地解读了熟悉但又陌生的科学问题。

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博士,国内著名科学史学者、跨界学术名人 江晓原 代表作——将科学从人们盲目崇拜的神坛上请下来,还其应有面目。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的关联与互动,以学术眼光分析逸闻趣事,阐述耳目一新之论点。《科学外史》是国内“新”科普著作佼佼者,是“轻阅读”与“深思考”的完美结合,在“手倦抛书”式的休闲中揭开科学的重重面纱,颠覆“唯科学”神话——这是人人都可看懂的通俗科学史,也是好玩易读的科普故事小说,更是提倡人文精神、破除唯科学主义的现代科技反思录。3册129 篇短文涵盖天文地理、宇宙太空、科技科幻,不仅细数科坛史上种种趣事,也考量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人类的关系——“今天的科学技术,已经是脱缰的野马,人们对于科学技术,早已不是担心它发展得太慢,而是担心它发展得太快,担心它会失控”。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等众多科坛名人倾情推荐。“刘慈欣赞誉 “在有趣、新奇的知识背后一以贯之的是对科学和人性的严肃思考”——《科学外史》自出版后好评如潮,荣获多项荣誉:★ 中央电视台、中国图书评论协会“中国好书”★ 上海图书奖一等奖★ 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 科普类风云图书等

作者简介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博士。1994年中国科学院破格晋升教授。199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已在国内外出版著作约百种,发表大量书评、影评及文化评论。学术思想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评价并引起广泛反响,新华社曾三次为他播发全球通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4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外史(三册全)》由国内著名科学史学者江晓原撰写,作为法国科学杂志《新发现》中文版的专栏文章结集,本书不仅延续了前两册的通俗好读的风格,而且与当下科坛热点结合更为紧密,涉及天文地理、宇宙太空、科技科幻等多个领域。以下将从不同方面对该书的精彩部分进行点评:

1. 科学历史解读:对于司南传说的深入挖掘,揭示了古代中国在导航技术上的先进性,同时对比现代GPS技术,让读者能够体会到科技进步的脉络。

2. 科学家轶事:对历史上的星占学家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展示了他们在科学发展中的独特角色和影响,使读者对这一群体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3. 科普知识传播:讨论了“超级民科”现象,分析了在网络时代下,科学知识与伪科学如何被公众接受和传播的问题,对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提出了建议。

4. 科学与社会:分析了影响因子在当今科研评价体系中的作用与问题,对科学界内外如何合理看待和使用影响因子提出了见解,引发人们对科学研究评价体系的深思。

5. 科技未来趋势:对宇宙探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包括太空旅行、火星探测等热门话题,激发读者对宇宙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6. 科学文化融合:探讨了科技发展如何影响文化形态,以及文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观察科学技术。

7. 科学哲学思考:剖析了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科学史上一些重大发现的分析,让读者领略到科学探索背后的哲理思考。

8. 批判性思维培养:书中的案例分析,如对“超级民科”的批判,旨在鼓励读者树立批判性思维,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

总之,《科学外史(三册全)》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将科学的趣味性和严谨性完美结合,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还激发了读者对于科学的热爱和对科技未来的无限遐想。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科学的历史和现状,同时也会对科学哲学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