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7|回复: 2

《皮囊之下》 米歇尔・法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小说 科幻 
s34258912.jpg          

书名:皮囊之下
作者:米歇尔・法柏
分类:小说 科幻
ISBN:9787547742778      

内容简介

一名神秘女子,驱车游荡在偏僻的公路上,用目光搜索着猎物。她的身材太过傲人,没人注意到,厚眼镜片后那张古怪莫名的脸。

一个个搭车客,各怀鬼胎上了车,他们蓄势待发,下一秒就要向驾驶座上的美艳猎物扑去。

一座地下农场,焦急等待着猎物的到来,剪舌、阉割、催肥、屠宰,送上外星人的餐桌。

狭小的车厢里暗潮汹涌,猎人与猎物前途未卜。

然而,究竟谁是猎人,谁才是真正的猎物?

◆当人类成为外星人饲养的肉猪,才发现人类世界原来如此残忍。

◆在这本书里,人类的命运是被剪舌、阉割、催肥、屠宰,送上外星人的餐桌。

◆经典科幻电影《皮囊之下》原著小说,电影狂揽23座奖杯和111个提名!

◆前1/3像希区柯克电影一样惊悚,中1/3像《发条橙》一样残忍,后1/3像《动物农场》一样绝望。

◆翻开本书,在外星人的眼中,看清人类世界的真相。

◆收录《云图》作者大卫·米切尔所写的序言。

整个故事扣人心弦发,疯狂无比,令人毛骨悚然。——大卫·米切尔(《云图》作者)

神作! 令人目眩神迷的极致感官之旅!——阿方索·卡隆(《地心引力》 导演)

一部充满痛楚又行文如诗,令人骇然又才情横溢的杰作。——凯特·阿特金森(《生命不息》作者)

(《皮囊之下》)可与《美丽新世界》和《动物农场》相媲美。——《书单》

(《皮囊之下》)时而华丽,时而恐怖,时而诗意,时而残酷。——《新闻日报》

作者简介

米歇尔・法柏Michel Faber

当代文坛的跨类型文学大师,作品在文学、惊悚、科幻等类型间自由游走。

法柏一生漂泊,命运坎坷。1960年生于荷兰,童年笼罩在纳粹大屠杀后遗症的阴影下;年轻时深受抑郁症困扰,精神脆弱敏感,辗转于澳大利亚和苏格兰。因而,作品风格阴冷黑暗,弥漫着孤独的气息。

《皮囊之下》是法柏的长篇处女作,创作于他刚刚移民到偏僻的苏格兰高地之时。“我从澳大利亚一座繁荣、文化多元的大城市,移民到苏格兰高地的一座宁静孤立又衰败的农场。这种文化上的冲击,让我觉得自己好像降落在另一个星球上。”正是这种疏离感、无归属感,让他成功塑造出了“披着人皮、却不融于两个种群”的伊瑟莉,以及令人毛骨悚然的外星人农场。

2013年,由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同名电影问世,狂揽23座奖杯和111个提名,并被影迷奉为“邪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皮囊之下》是荷兰作者米歇尔・法柏的长篇处女作,该作品因其独特的科幻构思和深刻的人性探讨而备受关注。下面将对这部作品的精彩部分进行点评:

1. 故事背景与设定:
   - 作品背景设定在苏格兰高地,一个偏僻而人烟稀少的地带,为故事增添了神秘与孤立的氛围。
   - 描述神秘女子伊瑟莉独自驾车在公路上游荡,通过这个角色引出了关于人类孤独和欲望的主题。

2. 人物构造与冲突:
   - 伊瑟莉作为核心人物,她对路边健硕的男性搭车客表现出浓厚兴趣,通过三言两语引诱他们透露信息,展示了其复杂的心理和不为人知的动机。
   - 这些男性搭车客贪婪地盯着伊瑟莉,却未察觉到即将降临的噩梦,这种对比揭示了人性中的肤浅与无知。

3. 情节发展与转折:
   - 伊瑟莉与搭车客之间的互动逐渐揭露了一个更大的科幻背景——人类成为外星人饲养的肉猪的惊人事实,这一设定折射出现实世界中的残酷。
   - 随着故事的展开,读者被引导至对人类自身处境的反思,以及在更广阔宇宙中的地位与命运的探索。

4. 主题深化与探讨:
   - 小说通过科幻的外壳深入探讨人性的复杂性,包括欲望、恐惧、孤独以及对未知的渴望与抗拒。
   - 通过对外星人与人类之间关系的描写,隐喻了人类对自然界及其他生命的利用与剥削,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态度。

5. 风格与语言:
   - 作者运用紧凑的情节构建和细腻的心理描写,成功营造出一种紧张而不安的阅读氛围。
   - 语言简洁而富有象征意义,每个场景都充满了隐喻和深层含义,挑战读者的想象力和思考。

总的来说,《皮囊之下》不仅是一个关于外星生命和人类对抗的故事,更是一部深刻剖析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杰作。法柏通过这部作品成功地将科幻元素与深刻的人文关怀结合,创造了一个既奇特又真实的世界,令人在震撼的同时,也不禁对自己所处的现实世界进行深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皮囊之下》是由荷兰作者米歇尔·法柏所著的一部长篇处女作,该书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受到广泛关注。下面将深入探讨这本书的精彩部分:

1. 背景独特:
   - 作品创作于作者从澳大利亚移民到苏格兰高地的时期。
   - 描述了从繁华多元到宁静孤立的环境转变对作者的影响。
   - 这种背景为小说提供了丰富的自然与文化描绘。

2. 主题深刻:
   - 探讨了身份、人性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
   - 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类内心的复杂与矛盾。
   - 反映了当代社会中个体在追寻自我认同过程中的困惑与挣扎。

3. 叙事精巧:
   - 采用多角度叙述,构建了复杂的故事结构。
   - 时间线交错,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重新构建对故事的理解。
   - 语言精炼,充满象征意义,增强了文本的深度与层次感。

4. 角色塑造:
   - 主要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个性。
   - 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展现了其复杂性。
   - 人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反映了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多样性。

5. 文化冲突:
   - 描写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
   - 分析了文化差异对个体身份认同的影响。
   - 展示了文化融合与冲突在个人生活中的表现。

6. 社会批判:
   - 对现代社会的冷漠与疏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 批判了工业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疏远。
   - 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个体的自由与束缚。

7. 情节发展:
   - 故事情节紧凑,充满悬念,引人入胜。
   - 通过不断的情节转折,展现了故事的不可预测性。
   - 情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

8. 文风优美:
   - 文字细腻,情感丰富,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 描述细致入微,能够生动地再现场景与情感。
   - 语言的选择与运用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此外,在深入探讨《皮囊之下》的精彩部分后,可以进一步了解其对当代文学的贡献:

- 本书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文学成就,也是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补充。
- 它提供了一个观察和思考现代生活的新视角,对于热爱文学的读者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阅读体验。
- 读者在欣赏这部作品时,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解读,如文化研究、心理学分析等,这将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书中的深层含义。

总结而言,《皮囊之下》是一部构思精巧、主题深刻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背景、深刻的主题、精巧的叙事、鲜明的角色塑造、真实的文化冲突、深刻的社会批判、扣人心弦的情节发展和优美的文风,赢得了读者的广泛赞誉。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次心灵的探索之旅,值得每一位爱好文学的读者细细品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