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0|回复: 2

《显微镜下的成都》 王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中国 历史 
s33663016.jpg          

书名:显微镜下的成都
作者:王笛
分类:中国 历史
ISBN:9787208162525      

内容简介

★一只四川蟋蟀,远离故乡,“在乡愁者的心窝”,唱了近30年的歌

★数十年心血构筑迷人微观世界,百年川地历史讲述“另一个中国”

★收录全新未刊访谈,选入数十幅珍贵插图,麻将研究首次结集出版

★作者五次校订,历时三载成书,精选精编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微观史研究代表人物王笛教授30年作品精粹。全书以四川地区四个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街头、茶馆、袍哥、麻将作为具体个案,将目光投注在小贩、茶客、堂倌、瓮子匠、 普通市民等小人物的身上,通过档案、口述史、地方志、小说、竹枝词、调查、新闻报道、图片等多种资料,还原了四川,尤其是成都地区的日常生活记忆,细致入微地绘制了一幅中国腹地大众公共生活的生动画卷。通过这种有情的叙事史,人们得以真正深入不同于沿海、华中等城市的“另一个中国”,发现普通民众充满活力的生活世界及其顽强的文化延续性。

★升华乡愁的解法,书写有情的正史——

赋予历史研究以情感、血肉和文学性,笔调动人。

★从成都观察“另一个中国”——

将成都作为内陆城市的样本,考察其特殊的社会转型过程和传统文化的延续性,观察不同于北京、上海、汉口或广州等沿海、华北及华中城市的“另一个中国”。

★刻画小人物元气淋漓的日常生活世界——

将小贩、堂倌、茶客、瓮子匠等无名之辈的鲜活生命写入历史舞台,再现长期为人忽略的下层民众生活。

★见微知著,由公共生活的常变兴衰,揭地方与国家的张力和互动——

聚焦街头、茶馆、袍哥、麻将这些具体而微的物质空间和文化现象,呈现它们在成都百年来所经历的衰落与复兴,由此重新思考地方与国家的关系问题。

★史料丰富扎实,视野广阔——

钩沉档案、小说、竹枝词、地方志、口述史,综合中日美三国文献。

★图像证史,栩栩如生——

收录数十幅珍贵图片资料,大部分均首次作为史料披露及使用。图文并茂,使一个西南内陆地区的文化风貌跃然纸上。

★结构缜密,层层递进,清晰勾勒微观史学的发展路径——

正文各部分体现了作者趋于微观、偏向叙事的史学研究路径,而附录部分则收录了作者较为宏观、具有计量史学色彩的早期研究。这不仅勾勒了作者的个人学术转向过程,也是中国社会史、城市史、文化史研究在过去30年发展路径的缩影。

作者简介

王笛,出生于四川成都,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历史学家。曾担任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为澳门大学杰出教授、历史系主任。主要关注中国社会史、城市史、新文化史、日常生活史和微观历史的研究,成果丰硕,著有《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 》《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茶馆:成都公共生活的衰落与复兴(1950—2000)》《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等。相关作品荣获美国城市史研究学会最佳著作奖、吕梁文学奖等多个图书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显微镜下的成都》--微观视角下的四川记忆

王笛的《显微镜下的成都》是一本耗时三十年构思和创作的精粹之作。这本书以一只四川蟋蟀的视角,倾唱着乡愁,讲述了百年川地的历史,构筑了一个迷人的微观世界。

《显微镜下的成都》中,作者通过微观史的研究方法,深入挖掘成都乃至四川地区的历史文化。这种从微小角度切入的研究手法,如同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事物,能看到很多宏观视角所忽略的细节。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得历史不再是简单的大事件串联,而是充满了丰富细节和生动情节。

作者精心构造的“微观世界”让人仿佛置身于过去的成都,感受四川的风土人情。那些历史中的小人物,像是老茶馆中的常客、街头巷尾的小贩、还有那些打麻将的居民们,他们的生活被放大,仿佛观众能触摸到他们的日常。

书中收录的全新未刊访谈,提供了第一手的历史见证,这些珍贵的插图更是将文字描述具象化,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成都的过去与现在。特别是对麻将的研究首次结集出版,不仅丰富了人们对这项民俗活动的认识,也反映出成都独有的城市文化。

在《显微镜下的成都》这部著作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王笛对于故土的深情与眷恋。他五次校订,历时三载成书,这份精益求精的态度,体现了作者对质量的极致追求。书中所描绘的“另一个中国”,是那么地细腻而立体,它唤醒了人们对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

《显微镜下的成都》不仅是一本介绍地方历史文化的书籍,它更像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透过时光的缝隙,去凝视那些被时间遗忘的瞬间。它记录了成都的变迁,也见证了历史的沉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显微镜下的成都》--王笛著作中的人文关怀

《显微镜下的成都》这部著作,集结了作者王笛教授三十年来的学术与心血。书中通过微观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四川尤其是成都的地域文化、社会变迁,以及那些隐藏在生活细节中的历史文化脉络。以下我将详述这本书的几个精彩看点:

首先,王笛教授将复杂的历史浓缩在了成都这个地理节点上。他运用了“显微镜”这一比喻,意指其对历史细节的深度挖掘和精细描绘。书中通过一只四川蟋蟀的故事来象征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和记忆,这种以小见大的叙述方式,使得历史变得鲜活且充满情感。

其次,这本书所讲述的不仅仅是成都或者四川的历史,更是一个关于“另一个中国”的故事。在数十幅珍贵插图的辅助下,读者仿若穿越时空,亲身体验百年川地的变迁。这些视觉资料与文字叙述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

再者,书中全新未刊访谈的内容,为这本书增添了独一无二的价值。作者历时三年,五次校订,足见其对这本书的重视与细致。其中涉及的麻将研究,首次结集出版,从一种地方文化现象剖析社会心态与时代变迁,体现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敏感的嗅觉和深刻的洞察力。

最后,《显微镜下的成都》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部蕴含文学性的作品。王笛教授将历史研究赋予了情感与血肉,书写了一部“有情的正史”。通过精致的文笔,他将乡愁升华为一种解法,让故纸堆中的历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显微镜下的成都》以其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内容和细腻的情感,为读者呈现了一幅不同以往的成都乃至四川的历史文化长卷。这本书不仅是王笛教授的力作,更是对任何热爱历史、热爱成都的读者的一次深刻的心灵呼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