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5|回复: 2

《为什么?社会生活中的理由》 查尔斯・蒂利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社会 科学 
s33719295.jpg          

书名:为什么?社会生活中的理由
作者:查尔斯・蒂利
分类:社会 科学
ISBN:9787559453570      

内容简介

一本不一样的社科书!

人为什么需要理由?

顶尖社会学者对日常生活的有力透视

“21世纪社会学之父”查尔斯•蒂利写就的优秀通俗读物

▷编辑推荐◁

顶尖社会学者对日常生活的有力透视

一部洞察幽微、机智轻快的大家小书

作者查尔斯是20世纪下半叶和21世纪初世界最杰出的社会科学家之一、“21世纪社会学之父”、“美国最多产、最有趣的社会学家”

一本不一样的社科书!没有社科文本通常的呆板沉闷气味,充满了丰富的联想,机智的比喻和明快的笔触,给读者带来阅读的享受和想象的空间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我们所给定的理由以及这些理由如何给定的书。它考察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给出的理由如何取决于社会关系,并反过来构建社会关系。本书以简易平实的风格探讨了人们如何通过不同的理由来确认、建立、协商、修复或终止与他人的关系。

蒂利将人们所给出的理由分为四类:惯例、故事、准则和技术性说明。人们会根据谈话对象和场合的不同给出不同类型的理由,有时还会在不同类型的理由之间进行转换。例如,一个医生可能使用生物化学的专业语言来理解病症,但在不懂生物化学的病人面前,他会诉诸惯例和故事。

全书随处可见关于(包括作者本人的)日常生活体验的精彩轶事。本书告诉我们,故事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媒体赞誉◁

本书作者蒂利,以研究宏观历史变迁闻名于世,本书却显示出他洞悉微观的功力。

—— 沈原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人是行动常常需要理由的动物——作者不仅提出了这一精彩的命题,并且做了出色的解答。

—— 郑也夫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本书辨析了一个重要却鲜为研究的现象:日常生活中理由的给定。更为重要的是,它令人信服地阐明了微观社会互动如何促成宏观社会结构。

—— 郭于华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蒂利是过去20—30年间最有影响的社会学家之一。

—— 唐世平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

延续传奇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的传统,蒂利试图解码日常的社会互动结构,成果即是这部作品——它迫使读者重审他们与孩子交谈的方式以至他们谈论政治的方式。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纽约客》

一本有说服力的书……显然,癌症专家与其同事交谈的方式不同于与其病人交谈的方式:他在以不同的方式交谈时到底在做什么,这是蒂利的关切所在。

——亚当•菲利普斯 《伦敦书评》

作者简介

查尔斯・蒂利(Charles Tilly,1929—2008)是20世纪下半叶和21世纪初世界顶尖的社会科学家之一,被誉为“21世纪社会学之父”“美国最多产、最有趣的社会学家”。蒂利于1958年获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之后曾于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等校任教,生前为哥伦比亚大学约瑟夫•L. 伯滕威泽社会科学讲席教授,在社会学、政治学与历史学三系同时任教。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人文与科学院、美国哲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社会学研究学会、比较研究学会特约会员,并获法国棕榈叶教育骑士勋章、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阿尔伯特•O. 赫希曼奖、美国社会学会终身成就奖、国际政治学会卡尔•多伊奇奖以及美国社会学会、社会问题学会和美国政治学会民主化专业委员会的年度最佳著作奖等荣誉。蒂利的研究集中于宏观社会变迁与抗争政治(尤其是1500年以降的欧洲),被广泛视为历史社会学和抗争政治研究的奠基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为什么?社会生活中的理由》点评

查尔斯·蒂利,被誉为“21世纪社会学之父”,在《为什么?社会生活中的理由》一书中,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给出的理由及其背后的社会结构。本书并非单纯分析理由本身,更重要的是,它透视了这些理由如何被社会构建与个人认同所影响。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被其对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细节进行社会学解读的能力深深吸引。书中精彩部分之一是作者对于“理由”的界定。蒂利指出,理由不仅仅是个体为了自我辩护或解释而给出的说辞,它们更是社会关系与制度实践的反映。例如,当一个人迟到时,他可能会提出交通堵塞的理由。这看似简单的解释,实际上透露出了现代城市生活的节奏、城市交通体系的状况,甚至是工作文化的严格性。

书中还强调了理由作为社会互动媒介的功能。理由是人们用以建立期望、协调行动和缓解冲突的工具。蒂利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在不同情境下,相同的理由如何被不同地理解和运用,从而影响着社会关系的走向。比如,在职场中,一位员工可能会用工作量大来拒绝额外任务,这个理由可能被接受也可能遭到挑战,取决于该员工的历史表现、公司文化和当下的工作压力。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特别欣赏蒂利将复杂的社会学理论与生活实例紧密结合的能力。他没有把理论高悬云端,而是将其扎实地扎根于日常生活的土壤中,让读者能够轻松把握并应用于观察和分析自己的生活环境。

在这本书的精彩之处还体现在作者对现代社会中“理由”变迁的敏感观察。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定类型的理由可能会逐渐获得或失去社会的认可。蒂利通过对这一变化的分析,不仅揭示了社会规范和文化的演变趋势,同时也提醒了读者:在给出理由时,我们是如何受到时代背景和社会观念的影响。

《为什么?社会生活中的理由》不仅是一本关于理由的社会学书籍,更是一本有助于读者深化对自己行为背后原因认知的指南。通过蒂利的有力透视,我们不仅能更加明智地运用理由导航自身的社会生活,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人的行为。这本书,无疑是那些寻求对社会日常有更深入理解的读者们的宝贵资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社会生活中的理由》这本书是查尔斯・蒂利对日常生活中理由给定的社会学解读,它不仅是一本学术性质的书,也是一本关于生活哲学的通俗读物。查尔斯・蒂利被誉为“21世纪社会学之父”,在社会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本书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不同的理由来确认、建立、协商、修复或终止与他人的关系。

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对该书的精彩部分进行点评:

1. 理由的社会性:
   - 蒂利强调理由给定的社会层面,探讨人们如何共享、交流和修正理由。
   - 书中指出,理由的交流和修正过程有助于构建社会关系并维护社会结构。

2. 理由的分类:
   - 将日常生活中的理由分为惯例、故事、准则和技术性说明四大类。
   - 分析了在不同情境下人们选择不同类型理由的心理机制和社会效应。

3. 社会关系与理由:
   - 揭示了人们给出的理由如何反映和影响社会关系的动态变化。
   - 理由能够建立新的社会关系,也能够确认或终止现有的社会关系。

4. 轶事的运用:
   - 书中穿插了包括作者本人在内的许多有趣的日常生活体验轶事。
   - 这些轶事不仅增加了书籍的趣味性,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记住书中的观点。

5. 故事的力量:
   - 作者提出“故事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强调了故事在传递理由时的独特作用。
   - 书中解释了好的故事如何简化复杂现象,提供更易于接受的理由。

6. 理由的转换:
   - 展示了人们如何在不同类型的理由之间进行转换,以适应不同的谈话对象和场合。
   - 例如医生在不同专业背景的病人面前会使用不同类型的理由来解释病症。

7. 社会结构的塑造:
   - 理由不仅是个体行为的辩护,也是社会结构塑造和维系的重要方式。
   - 通过分析理由的社会功能,蒂利揭示了微观互动与宏观结构之间的联系。

8. 写作风格:
   - 本书采用了简易平实的风格,使得复杂的社会学理论易于大众阅读和理解。
   - 这种风格让读者能够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深刻的洞察。

此外,考虑到用户可能对如何将书中的理论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感兴趣,以下是一些建议:

- 注意日常交流中你所给出的理由,思考它们背后的社会功能。
- 观察他人如何在不同情境下使用不同类型的理由,并尝试理解其动机。
- 在必要时,试着转换你的理由类型,以更好地与不同的听众沟通。

总结而言,《为什么?社会生活中的理由》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成为了一部值得一读的社会学通俗读物。查尔斯・蒂利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理由,揭示了它们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中的核心作用。书中的精彩部分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也给出了许多生活实践中的实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理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