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9|回复: 2

《贪婪已死》 保罗・科利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哲学 政治 
s34269743.jpg          

书名:贪婪已死
作者:保罗・科利尔
分类:哲学 政治
ISBN:9787542677570      

内容简介

理想国译丛057号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自私、物欲横流的社会,怎么能说“贪婪已死”呢?

四十年前,“经济人”概念和个人主义在西方方兴未艾。人被视为天生的趋利动物,每个个体都会为自我实现而争取自身利益。同时人们相信,“经济人”能获得理解世界所需的一切知识;合理运用这些知识,国家就能达到善治,人民就能获得幸福。贪婪,各种形式的贪婪—对知识、财富、繁荣的贪婪,被认为是人类奋发向上的源动力。

数十年后,一场金融风暴和一场大流行彻底改变了一切。傲慢的“经济人”概念破产了:人类掌握的知识并不足以应对巨大的不确定性。随着不平等日益加深、个人主义走向极端,社会陷入了严重撕裂。由贪婪精神开辟的进取道路走入了死胡同。

在本书中,经济学家保罗·科利尔与约翰·凯从社群主义的角度,围绕极端不确定性和社会凝聚力这两个相互交织的主题,回顾了西方战后的政治、经济和商业发展脉络,探问今日世界纷扰动荡的源头与出路。他们提出,我们需要明确国家、市场与社群的角色和关系,重拾人类的社会属性,恢复社群功能,方能共渡难关。

★ 两位杰出经济学家联袂创作,反思个人主义何以将人类社会导向极化与撕裂的陷阱

本书由两位杰出的英国经济学家保罗·科利尔与约翰·凯合作撰写而成,针对等盛行于当代的个人主义、相关观念传统及其引发的社会和经济行为,分析它何以成为人类社会日益走向贫富差距加剧与极化撕裂的罪魁祸首。

★ 重新审视个人主义背后的观念传统,拷问当代思潮之中的关键概念

两位作者回顾了个人主义崛起背后的观念传统,批评性地分析这一传统下的“理性经济人”、财产权、绩优制、身份认同、权利话语等当代社会热议不断的概念,以及它们随着时代演变而产生的变化和偏离后果。

★ 细数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的兴衰过程及其背后的政治、政策与观念因素,回溯今日世界之源头

作者从政治局势变化、政策方针以及绩优制盛行带来的观念变化等角度,讲述了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的兴衰过程,解释战后繁荣与平等的西方社会,何以一步步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 来自经济学家的社群主义倡议,用务实的行动方案尝试唤醒人的社会属性

两位经济学家站在社群主义的立场上,借助众多哲学家思想中的社群主义成分,从哲学角度阐释人类的社会性本质,同时结合经济学的具体实例,指出倡导社群主义在当今世界的可行性与紧迫性,呼吁人类的共同行动和通力合作。

作者简介

保罗・科利尔(Paul Collier),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牛津大学经济学和公共政策教授,前世界银行发展研究部门主任,英国政府顾问,曾获莱昂内尔·吉尔伯奖、克林纳国际书卷奖、亚瑟·罗斯图书奖、埃斯托利尔全球事务杰出著作奖等。著有《最底层的10亿人》《战争、枪炮与选票》《资本主义的未来》等。2010年和2011年被《外交政策》杂志评为“全球百大思想家”。

约翰·凯(John Kay),英国经济学家,牛津大学萨伊德商学院首任院长,现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伦敦商学院教授、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荣誉研究员、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著有《极端不确定性》《市场的真相》等多本著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贪婪已死》这本书由英国经济学家保罗·科利尔和约翰·凯共同创作,是一本深刻探讨当代社会经济问题的作品,其中包含的精彩部分如下:

1. 个人主义极限:书中提到,在现代社会中,个人主义的发展已经到达了极限。个人主义原本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力量,但随着时间推移,它也逐渐显露出负面影响,如社会分裂和个人间的孤立。
2. 极化撕裂:作者指出,个人主义观念传统是导致社会中贫富差距加剧和社会撕裂的关键因素。这种观念的普遍接受,使得经济不平等问题更加严重,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3. 反思必要:书中强调,现代社会亟需对个人主义背后的观念传统进行重新审视。只有深入分析和反思这些观念,社会才可能避免继续走向极端和混乱的状态。
4. 确定出路:通过分析西方战后的政治、经济和商业发展,两位作者探讨了今日世界动荡不安的根源,并尝试提出解决之道。他们建议,为了应对极端不确定性,需要加强社会凝聚力,重建社会团结和协作的社会结构。
5. 贪婪消亡:书名“贪婪已死”表达了作者对于一个以贪婪为驱动力的社会的深刻批判。科利尔和凯认为,社会的健康发展不应建基于贪婪,而是应更多地强调公平和社会责任。
6. 社群主义:作者提倡从社群主义的角度出发,理解和解决当代的经济和政治问题。他们认为,重视集体利益和社会福祉对于缓解当前的经济困境至关重要。
7. 政策建议:除了理论分析之外,书中还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旨在指导政府和决策者如何应对全球化世界中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包括增强公共部门的作用和改进社会福利系统等。

总的来说,《贪婪已死》这本书通过对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和批判,展示了其对于经济不平等、社会分裂以及个人主义弊端的深刻洞察。这些精彩部分不仅提供了对问题的理解,也为改善现状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贪婪已死》评析

《贪婪已死》这本书,以其深刻的社群主义视角,为我们揭示了个人主义走到极端后的社会乱象。书中所述的“进取道路”—那个曾被视为贪婪精神象征的路径,现如今却似乎走进了死胡同,这不禁让人深思。

书中关于不确定性与社会凝聚力的讨论,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作者保罗·科利尔和约翰·凯回顾了西方战后的政治、经济及商业发展,指出了今日世界纷扰动荡的原因和可能的出路。他们认为,面对增长的不平等和个人主义的加剧,社会正遭受着严重的撕裂。

两位作者不仅剖析了问题,更提出了解决方案:需要重新定义国家、市场与社群的角色和关系,重拾人类的社会属性,恢复社群功能。在这点上,我深有同感。我们所处的时代,是需要一个能够促进团结和共同进步的社会环境,而非放任贪婪和个体主义肆虐。

这本书所强调的社群主义理念,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全新的社会政治框架,其中对贪婪的批判和对合作价值的弘扬,都透露出回归人类本性和重建和谐共存社会的渴望。这样的观念对于今天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而言,无疑是具有启示性和指导意义的。

阅读《贪婪已死》,就像在茫茫的观念海洋中找到了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反思过去,展望未来。这本书值得推荐给每一个关心社会发展和人类未来的读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