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6|回复: 2

《唐宋帝国与运河》 全汉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历史 
s33739540.jpg          

书名:唐宋帝国与运河
作者:全汉昇
分类:历史 唐宋
ISBN:9787229151522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探研大运河与唐宋帝国兴衰之关系的经济史著作,首次发表于1944年,是当时中国最高学术研究机构中央研究院历史与语言研究所的“丛刊”之一,其学术成就为学术界所公认,被誉为“千古不刊之作”。

作品综合分析了《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全唐文》《册府元龟》等大量历史典籍中关于大运河的史料,将自隋以来运河之畅通与否与帝国国运兴衰的因果关系作了有条不紊的分析,得出结论:运河通,则国运兴;运河塞,则国运衰。这一学术成果对于我们了解隋唐至明代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建都之间的内在联系,有高屋建瓴的作用;对自东晋以来中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到南方这一历史进程的描述,以及京杭大运河在这一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也有莫大贡献。

作者简介

全汉昇(1912~2001),广东顺德人。历史学家,教育家,著名中国经济史研究专家。

1912年11月19日生于广东顺德,1915年举家迁居佛山镇。

1931年~193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史学系,师从陶希圣、傅斯年等名学者,并将中国经济史研究确立为自己的终生志业。

1935年进入中研院史语所为助理员,1941年晋升为助理研究员,1943年成为副研究员。期间研究兴趣集中唐、宋时期,兼及魏晋南北朝及元代。

1944年出版《唐宋帝国与运河》,该书根据史实,剖析了连结经济重心南方及军事政治重心北方的大运河,其或畅或碍与唐、宋国运盛衰的关系,至今仍被学界誉为“千古不刊之作”。

1944年10月获派赴美,先后于哈佛、哥伦比亚及芝加哥三所著名学府进修。1947年回南京,除史语所本职外,到中央大学经济系讲授中国经济史及西洋经济史。

1949年1月随史语所迁台,累迁为终身职研究员。

1965年11月至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历史系任教;1975年任新亚书院院长,1983年起任新亚研究所所长。

1995年9月离港返台,定居新竹;2001年11月29日因病辞世。

全汉昇先生治学60余年,有专著9部、论文115篇、书评10篇、杂著5部。其学术见解及成就,深受学界同道推崇。哈佛大学已故杨联升教授曾题诗赞誉全汉昇:“妙年唐宋追中古,壮岁明清迈等伦。经济史坛推祭酒,雄才硕学两超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宋帝国与运河》这本书精彩部分包括其对唐宋时代经济重心南移、政治中心北留的分析,以及大运河作为连接经济和政治中心的纽带作用,大运河畅通与否与唐、宋国运盛衰的关系。以下是具体分析:

1. 唐宋时代经济
   - 经济政治分离:唐宋时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从北方转移到南方的长江下游地区,而政治中心却仍然留在北方。
   - 大运河的重要性:这种分离使得大运河成为了连接经济中心南方和政治中心北方的重要纽带。

2. 大运河与唐宋帝国
   - 因果关系:全汉昇通过对历史典籍的综合分析,得出了“运河通,则国运兴;运河塞,则国运衰”的结论。
   - 学术成就:《唐宋帝国与运河》的学术成就为学术界所公认,被誉为“千古不刊之作”。

3. 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
   - 东都与运河:书中分析了高宗以后东都(洛阳)与运河的关系,揭示了政治中心对运河的依赖性。
   - 大唐帝国的极盛:描述了大唐帝国在鼎盛时期对运河的利用和管理。

4. 大唐帝国的中衰与运河
   - 安史之乱后的影响:书中讨论了安史之乱后政府对江淮财赋需要的激增与运河交通的阻塞问题。
   - 张巡刘晏的贡献:分析了张巡和刘晏对于运河交通的贡献。

5. 大运河与唐宋帝国
   - 多学科研究:本书融会贯通了历史、地理、经济、政治、军事、交通、建都等多个学科,全面梳理了大运河与唐宋帝国盛衰兴亡的内在联系。
   - 历史进程描述:对自东晋以来中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到南方这一历史进程的描述,以及京杭大运河在这一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有莫大贡献。

总的来说,《唐宋帝国与运河》是一部探研大运河与唐宋帝国兴衰之关系的经济史著作,其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都十分重要。全书通过对大量历史典籍的分析,展现了大运河在唐宋时期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对帝国国运兴衰的深远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宋帝国与运河》这本书是一部研究大运河与唐宋帝国兴衰关系的经济史著作,由著名经济史学家全汉昇撰写。该书不仅涵盖了历史、地理、经济、政治、军事、交通和建筑等多个领域,而且其研究成果被誉为中国经济史领域的“千古不刊之作”。下面将围绕此书的精彩部分进行点评:

1. 经济重心南移:唐宋时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黄河流域南移至长江下游地区。这一转变背后是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在南方的蓬勃发展,为唐宋帝国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2. 大运河的作用:大运河作为连接南北的重要水运通道,对于唐宋时期物资的南北调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全汉昇详细考察了运河对促进区域经济交流、维护国家统一以及在军事补给上的巨大贡献。

3. 军事和政治:本书还深入分析了运河如何成为联结唐宋帝国边疆与内地的纽带,特别是在军事行动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如何影响当时的政治格局。

4. 建筑和技术:作者还探讨了运河建设对当时建筑技术和工程能力的推动作用,如何体现古代中国人民智慧与勇气的结晶。

5. 多学科融合:全书融会贯通了多个学科,显示了作者跨学科研究的深厚功力。这种研究方法为后来的历史学、经济史研究树立了一个高标准的榜样。

6. 理论与实证结合:书中既有深入的理论分析,又有扎实的实证研究。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论证了大运河在唐宋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7. 学术价值高:作为中国经济史领域的经典之作,其学术价值不仅在于其研究对象本身的重要性,更在于全汉昇教授所展现的深厚学识和研究方法,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

综上所述,《唐宋帝国与运河》的精彩之处在于其全面而细致的考察了大运河在唐宋时期的多方面作用,并且从多个学科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展现了作者卓越的学术功底。同时,它也为理解中国古代经济史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数据支持。该书不仅是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经典,也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和变迁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