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0|回复: 2

《灵魂兄弟》 达维德・迪奥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小说 文学 
s33987847.jpg          

书名:灵魂兄弟
作者:达维德・迪奥普
分类:小说 文学
ISBN:9787020156740      

内容简介

※2021年国际布克奖,2018年龚古尔中学生奖 ,首届龚古尔“中国之选”

龚古尔“中东之选”,“巴西之选”,库鲁马文学奖……

※入围龚古尔、美第奇、雷诺多、费米娜等法国重要文学奖

※“词语音乐家” 达维德·迪奥普代表作

※幽暗、疯狂、直觉、纯真的混合物

战争鼓励人发疯,又把发疯的人都杀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某个早晨,阿尔蒙上尉吹响进攻的哨音,战士们冲出战壕,其中包括阿尔法·恩迪亚耶和马丹巴·迪奥普。他们来自塞内加尔,以土著兵的身份为法国而战。就在离战壕几步远的地方,马丹巴被炮弹击中,他胜似兄弟的兄弟阿尔法亲眼目睹了他的死亡。阿尔法自此陷入了疯狂,在战场上散 播暴力与恐怖。终于,上尉将他调到后方。后方的宁静拉开了非洲回忆的序幕。那是一个既已失落、又将醒来的世界,是对现代世界第一次屠杀的最终的、最灿烂的抵抗。

“我是阴影,吞噬岩石、大山、丛林、河流、人和兽的血肉。我把它们的皮剥掉,把头颅和身体挖空。我砍掉它们的胳膊、腿和手。我敲碎骨头,吮吸骨髓。我也是在河面上升起的红月亮,我是夜里晃动金合欢嫩叶的微风。我是胡蜂和花朵。我也是静止独木舟上跃出的鱼,是渔夫的网。我是囚犯,也是囚犯的守卫。我是树和让树扎根发芽的那颗种子。我是父亲,也是儿子。我是杀人犯,也是法官。我是播下的种子,也是收获的颗粒。我是火,也是被火吞噬的树木。我无罪,又有罪。我是开始,也是终点。我是造物者,也是毁坏者。我拥有双面。”

作者简介

达维德・迪奥普(David Diop),1966年出生于巴黎,在塞内加尔长大,现在在坡城大学担任讲师。

高方,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从事法国文学、比较文学和翻译学研究,译有小说《奥尼恰》、传记《海明威,生活在别处》《艾迪特·皮亚芙:人生并非总是玫瑰》等,为首届“龚古尔文学奖中国评选”评审团评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灵魂兄弟》是一部由法国作家达维德・迪奥普创作的小说,这本小说不仅在法国受到认可,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多项文学奖的提名和荣誉。下面将就书中的精彩部分进行点评:

1. 战争背景描绘:
   - 小说开篇即设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早晨,上尉阿尔蒙吹响了进攻的哨音,战士们冲出战壕。这种紧张的场景设定为整个故事奠定了一个充满紧迫感和不确定性的背景。
   - 通过详细描述战场的环境、士兵的情绪以及战争的残酷性,作者快速地拉读者进入了一个充满硝烟的世界。

2. 人物关系刻画:
   - 书中描述了两位来自塞内加尔的土著兵士阿尔法·恩迪亚耶和马丹巴·迪奥普的深厚友情。他们在战壕中并肩作战,体现了人与人之间胜似兄弟的紧密联系。
   - 马丹巴在战斗中被炮弹击中,阿尔法目睹了他的死亡,这一情节是书中的重要转折点,加深了主题关于生死、友谊与牺牲的探讨。

3. 主角心理变化:
   - 阿尔法在经历了无数战斗和兄弟般的马丹巴之死后,其心理状态产生了剧变。他开始在战场上散播暴力与恐怖,表现出战争对人心理和行为的深远影响。
   - 最终,阿尔法被调到后方,战场的宁静与非洲的回忆形成了鲜明对比,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4. 文化冲突反思:
   - 作为一名法国作家,达维德・迪奥普在描写来自塞内加尔的士兵时,带有一种深刻的文化视角,表达了对殖民历史和种族问题的沉思。
   - 小说借由战争中的土著士兵,展示了他们在为殖民主国奋战的同时,所承受的文化和身份的冲突。

5. 象征意义运用:
   - 整体而言,《灵魂兄弟》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战争的小说,更是通过战争这一背景,探讨了人性、友情、牺牲与复仇的复杂交织。
   - 作品中运用了许多象征性的描写,如战壕、炮火、非洲的回忆等,这些都富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增强了小说的文学价值。

6. 语言风格把握:
   - 迪奥普的文字被评论界誉为“词语的音乐”,其语言精炼而富有节奏感,使得整个作品读起来如诗如歌,这是该书极受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灵魂兄弟》是一部深具思考价值和文学成就的作品,它不仅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矛盾,而且深刻探讨了文化冲突、种族问题及人际关系等多个层面的主题。无论是从故事的情感深度,还是从文学表现的角度来看,《灵魂兄弟》都是一部值得推荐的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灵魂兄弟》是一部由法国作家达维德・迪奥普创作的小说,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两名来自塞内加尔的土著兵的故事。下面将就此书的精彩部分进行点评:

1. 战争背景探讨:
   - 描述了战争背景下的残酷现实,以及它对个体士兵心理和身体上的巨大影响。
   - 通过阿尔蒙上尉吹响进攻哨音的场景,展示了战士们冲出战壕的瞬间,紧张与恐慌的氛围栩栩如生。

2. 人性深度挖掘:
   - 马丹巴·迪奥普和阿尔法·恩迪亚耶之间的关系,展现了深厚的战友情谊,甚至可称之为兄弟情深。
   - 当马丹巴在战争中被炮弹击中身亡,阿尔法目睹此景后陷入疯狂,由此反映出战场上的残酷和对人性的极端考验。

3. 暴力与恐怖描写:
   - 阿尔法陷入疯狂后在战场上散播暴力与恐怖的情节,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如何扭曲人性,鼓励人发疯,进而摧毁人的生命。

4. 非洲回忆与失落:
   - 在阿尔法被调到后方之后,宁静的环境勾起了他对非洲的回忆,这是一个已然失落却永远值得追忆的世界,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对比。

5. 对现代世界的反思:
   - 书中将第一次世界大战描述为对现代世界第一次屠杀的最终、最灿烂的抵抗,作者借助这一历史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冲突和战争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批评。

6. 写作风格独特:
   - 达维德・迪奥普被誉为“词语音乐家”,其写作风格中包含了幽暗、疯狂、直觉和纯真的混合,这种独特的文笔为小说增添了鲜明的艺术特色。

7. 社会文化批判:
   - 通过对土著战士的生活与战场经历的描述,迪奥普展现了殖民主义对非洲人民造成的影响,同时批判了战争中的种族歧视和人权践踏现象。

8. 翻译表达流畅:
   - 高方的中文翻译使得原著的魅力得以在中文世界中展现,保证了作品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质量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灵魂兄弟》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反战小说,它不仅讲述了一段历史的片段,还借此审视了人性的复杂和当今世界的种种矛盾。迪奥普深邃的主题探索和独特的叙事手法,使得这本书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还是对当下人类社会的深刻反思和警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