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7|回复: 2

《坏女孩的恶作剧(略萨作品)》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文学 
s34299681.jpg          

书名:坏女孩的恶作剧(略萨作品)
作者: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分类:文学
ISBN:9787020172283      

内容简介

◆诺奖得主略萨写于七十岁的自传体爱情故事,时间跨度四十年,空间跨度亚、欧、美三大洲。

◆取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利马、六十年代的巴黎、七十年代的伦敦以及八十年代的马德里的深层社会。

◆这四座主角城市都是作者实际居住过的,所涉及的大量人名、地名和事件都是真实的。

◆以爱情故事为经,以世界性大都市为纬,讲述权力高度集中、贫富严重分化、更野蛮的西方城市断代史。

◆冷峻地揭示爱情故事中某些潜意识的幻觉,这些幻觉既可以展示人的美德,也可以暴露人的丑恶。

◆购买提示:本书涉及上世纪中期南美洲国家的复杂社会形态与多元文化,建议十八岁及以上读者阅读。

秘鲁男孩里卡多对生活没有远大的抱负,他奉行个人主义和自我主义,但在他单调的生活中也有奇遇,那就是他用整个一生去维系与坏女孩的爱情。因为这场爱情,他变成了一连串惊悚冒险和风流韵事的男主角。在这场马拉松式的漫长爱情故事里,略萨巧妙地呈现了1950年代的利马、1960年代的巴黎、1970年代的伦敦和1980年代的马德里,既讲述了坏女孩如何不停步地追逐财富和权力,也反映了在她从享乐到堕落的四十年岁月里,东西方世界的不同角落里正在发生的神奇、非凡的变化。

(购买提示:本书涉及上世纪中期以来南美、欧州和亚洲城市中的社会乱象及有争议的多元文化,建议十八岁及以上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1936— )拥有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的著名作家,创作小说、剧本、随笔、文学评论、政论杂文等。诡谲瑰奇的小说技法与丰富深刻的内容为他带来“结构现实主义大师”的称号,使他成为“拉美文学爆炸”四主将之一。曾获海明威文学奖、塞万提斯文学奖、耶路撒冷文学奖等,201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011年被西班牙国王封为第一代巴尔加斯•略萨侯爵。

尹承东(1939— ),山东茌平人,资深翻译家,长年在中央编译局从事翻译工作。历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西葡拉美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译著有有《看不见的城市》《贝克尔抒情诗选》《熙德之歌》等,中译西有《楚辞》(合译)、《老残游记》(合译)等,获中国翻译协会“翻译事业特殊贡献奖”,是颇有影响的西班牙语文学传播者。

杜雪峰(1968— ),出生于北京,译审,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六研究部西文翻译处处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西葡拉美文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从事人代会、党代会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著作的翻译工作,参与编纂《汉西实用经贸词典》,并翻译西语文学。译著有《坏女孩的恶作剧》《美丽的十二月国》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坏女孩的恶作剧》这本书描绘了一段跨越几十年、多个城市的爱情故事,深刻展现了激情与冷漠、偶然与命运、痛苦与快乐之间的交织。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对书中的精彩部分进行点评:

1. 作品背景:
   -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在作品中精彩地呈现了1950年代的利马、1960年代的巴黎、1970年代的伦敦和1980年代的马德里,这些城市的不同年代背景为故事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环境。
   - 通过这些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作者成功塑造了一个追逐财富和权力、不停步的“坏女孩”形象,将其与当时的东西方世界变迁相联系。

2. 爱情观念:
   - 小说展现了一种飘忽不定的爱情,这种爱情如同“坏女孩”一样,千变万化,让人捉摸不透。
   - 略萨在书中通过男主角的视角,将这种爱情描述得妙趣横生、激情四射,撼人心弦,反映了作者对于爱情复杂性的认知。

3. 人物设定:
   - 被大众媒体描述为“半自传体”的小说中的男主角,因略萨曾长时间逗留过这些城市,使得读者容易将文中的男主角视作略萨的分身。
   - 然而,这样的设定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让读者能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创作意图。

4. 文化交融:
   - 略萨以自己的秘鲁和西班牙双重国籍身份,巧妙地将拉丁美洲的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之中,使得作品具有浓厚的跨文化色彩。
   - 他的这种跨文化写作风格,不仅丰富了文学表现形式,也使得读者能够从书中获得更广泛的文化视野。

5. 社会反映:
   - 通过对“坏女孩”四十年的生活历程的描述,略萨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对于财富和权力的不同追求与态度。
   - 小说不仅讲述了个人的故事,更是一镜两面,映射出社会的变革和人性的多面性。

6. 写作风格:
   - 略萨的写作风格充满了技巧性和艺术性,他的语言细腻而深刻,能够精确捕捉人物的心理变化。
   - 在《坏女孩的恶作剧》中,他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立体。

7. 情感深度:
   - 小说中的情感描述细腻而深入人心,尤其是对于激情与冷漠、痛苦与快乐的描写,展现了略萨深邃的心理学洞察力。
   - 这种对于复杂情感的探讨,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总结而言,《坏女孩的恶作剧》不仅是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情感深度和文学技巧的集中展现,也是其对20世纪社会变迁与人性探索的重要作品。通过细致入微的背景描写、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深刻的文化思考,略萨成功地将一个个体的爱情故事扩展为对整个社会的反思和剖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坏女孩的恶作剧》这本书精心勾勒了一段跨越四十年、发生在多个大陆的爱情故事,其精彩之处不仅在于其丰富的情节和深刻的主题,还在于作者巴尔加斯·略萨独特的文学技巧和对细节的精致描绘。下面将一一展开说明小说的精彩部分:

1. 半自传性质:书中涉及的国家、城市与街头巷尾的名字都非常真实,略萨本人也曾在这些地方逗留。这样的写作手法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模糊虚构与现实边界的故事空间。

2. 爱情的多变性:略萨在书中成功地展示了爱情的飘忽不定,类比于“坏女孩”的千变万化,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思考。

3. 时间与空间跨度:作为诺奖得主七十岁时推出的自传体爱情故事,本书的时间跨度四十年,空间跨度则包括了亚、欧、美三大洲。这种宏大的时空背景为故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4. 社会文化背景:通过选取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利马、六十年代的巴黎、七十年代的伦敦和八十年代的马德里作为故事背景,略萨深入探讨了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及其对人物的影响。

5. 个人梦想与现实冲突:书中主角里卡多幼年时期怀有的梦想——移居巴黎,与人生现实之间的冲突,展现了个人理想与现实难以调和的困境。

6. 深层社会分析:通过对不同城市、不同时代的描写,略萨揭示了那时社会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如东西方世界的差异、权力追逐背后的空虚等。

7. 人物形象塑造:特别是对“坏女孩”的形象塑造,她不断追逐财富和权力的过程,以及从享乐到堕落的转变,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外,对于初次接触略萨作品的读者,可能需要了解以下几点以增加阅读的层次和深度:

- 考虑到作者巴尔加斯·略萨的个人经历与书中情节有所交织,了解作者的生平可能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内容。
- 鉴于故事涉及多个国家和城市,每个地方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特色都是理解角色行为和故事发展的关键。
- 作品中涉及的爱情、权力、梦想等主题,值得读者在阅读时加以思考,与自身经历或观察进行对比。

总结来说,《坏女孩的恶作剧》以其半自传的性质、爱情的多变性、宏大的时空跨度、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分析以及人物形象的细腻塑造成为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无论是略萨独特的叙事技巧还是书中所蕴含的丰富主题,都使得这本书成为了值得推荐的优秀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