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名】 髀关Biguan 属足阳明胃经穴
【定位与取法】 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股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仰卧位,取穴用体表标志法。
【局部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张肌与缝匠肌之间一股直肌_股外侧肌。浅层布有股外侧皮神经。深层有旋股外侧动、静脉的升支,股神经的肌支。
【功能主治】 通经活络:下肢痿痹,足麻不仁,腰腿疼痛,筋急不得屈伸。现用于下肢瘫痪,腹股沟淋巴结炎,股外侧皮神经炎,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操作方法】 直刺1~2寸。可酌情使用灸法或拔罐法。
【配伍举例】 配环跳、风市、足三里、承扶,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下肢麻痹。

【参考资料2】
髀关穴是中医经络学中的一个穴位,属于足阳明胃经。下面是对髀关穴的详细全面介绍:
1. 定位:髀关穴位于大腿前侧,当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端的连线上,髌骨上缘上6寸处。取穴时,患者仰卧位,从髂前上棘沿髌骨外侧缘向上量6横指(约6寸),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髀关穴。
2. 主治:髀关穴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病症:
- 腰腿疼痛、下肢痿痹等下肢疾病
- 股内外侧神经炎、坐骨神经痛等神经性疾病
- 膝关节炎、膝关节扭伤等膝关节疾病
- 脚气、水肿等水湿停滞性疾病
3. 操作方法:
- 针刺:直刺1-2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髋部和膝部。注意避开股动脉和股神经。
- 艾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 按摩:用指腹按揉髀关穴,每次3-5分钟,可缓解腰腿疼痛、下肢痿痹等症状。
4. 配伍应用:
- 配环跳、阳陵泉、委中,治下肢痿痹
- 配风市、阳陵泉,治股外侧皮神经炎
- 配合谷、三阴交,治脚气
5. 功效:髀关穴具有舒筋活络、强腰膝、利水湿的作用。通过刺激髀关穴,可以疏通局部气血,缓解腰腿疼痛、下肢痿痹等症状。
6. 临床应用: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膝关节炎、下肢瘫痪、水肿等疾病。
7. 注意事项:针刺髀关穴时,应避开股动脉和股神经,以免引起出血或神经损伤。孕妇禁针。
以上是对髀关穴的详细全面介绍。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并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