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名】 漏谷 Lougu 属足太阴脾经穴
【定位与取法】 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仰卧或坐位,取穴用骨度分寸法。
【局部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浅层布有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支和大隐静脉。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静脉。
【功能主治】 ①健脾消肿,渗湿利尿:腹胀,肠呜,小便不利,水肿。②调理冲任:月经不调,月经过多,崩漏,遗精。③活血通络:腿膝厥冷,麻痹,下肢痿痹,中风下肢不遂等。现用于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尿路感染,癔病,脚气等。
【操作方法】 直刺1~1.5寸。可酌情使用灸法或拔罐法。
【配伍举例】 配阴陵泉、三阴交,有温经通络除湿的作用,主治下肢重痛。

【参考资料2】
漏谷穴是中医经络学中的一个重要穴位,属于足太阴脾经。以下是对漏谷穴的详细全面介绍:
1. 定位:漏谷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上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取穴时,可以正坐或仰卧位,从内踝尖向上量6横指(即一夫法),在胫骨内侧缘后方便是漏谷穴。
2. 主治:漏谷穴主要用于治疗脾经及下肢的疾病。其主治范围包括:
- 脾胃病:如腹胀、腹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 下肢疾病:如下肢痿痹、足踝肿痛、脚气等。
- 妇科病:如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
- 其他:如疝气、小便不利等。
3. 操作方法:
- 针刺:直刺0.5-1寸,局部有酸胀感,可扩散至小腿。
- 艾灸:艾条灸5-10分钟,艾炷灸3-5壮。
- 按摩:用指腹按揉漏谷穴,每次1-3分钟,可缓解下肢疼痛、脚气等症状。
4. 配伍应用:漏谷穴常与其他穴位配合使用,以增强疗效。常用配伍有:
- 配足三里、三阴交,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 配阴陵泉、三阴交,治月经不调、带下。
- 配太溪、昆仑,治下肢痿痹、足踝肿痛。
5. 穴位解剖:在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肌;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6. 临床应用:现代临床常用漏谷穴治疗急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下肢瘫痪、尿潴留、尿失禁、前列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7. 注意事项:针刺时,应避开血管,以免引起出血。孕妇禁针。
总之,漏谷穴是脾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具有健脾和胃、利湿消肿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胃病、下肢疾病、妇科病等。正确操作漏谷穴,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