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名】 通里 Tongli 属手少阴心经穴
【定位与取法】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仰卧或坐位,取穴用骨度分寸法与体表标志法。
【局部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指深屈肌;旋前方肌。血管、神经分布同灵道。
【功能主治】 ①通调心脉:胸闷,胸痛,心痛,心悸怔忡,心烦,心累,心慌。②镇静安神:健忘,失眠,多梦,癫狂,悲恐,痫证。③利咽开窍:暴喑,中风舌强不语,癔病性失语,聋哑,咽喉肿痛。④通经活络:头痛,目眩,腕臂挛痛。现用于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心动过缓,心功能不全;中风舌强不语,癔病性失语,精神分裂症,暴喑,扁桃体炎。
【操作方法】 避开血管直刺0.3~0.5寸。可酌情使用灸法。
【配伍举例】 配廉泉、涌泉,有清心启闭开窍的作用,主治癔病性失语。

【参考资料2】
通里穴是中医经络学中的一个重要穴位,属于手少阴心经。下面是对通里穴的详细全面介绍:
1. 定位:通里穴位于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处。取穴时,微屈腕,从腕横纹向上量1横指,于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处取穴。
2. 主治:通里穴具有清心安神、通络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 心神疾病:如心痛、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
- 头面五官疾病:如头痛、目赤、咽痛、舌强不语等。
- 经脉循行部位的疾病:如肘臂挛痛、手指麻木等。
3. 操作方法:
- 针刺: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感可向指端放散。
- 艾灸:艾条灸5-10分钟,艾炷灸1-3壮。
- 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揉通里穴,力度适中,每次3-5分钟。
4. 配伍应用:
- 心痛、心悸:通里配内关、神门。
- 舌强不语:通里配廉泉、合谷。
- 头痛、目赤:通里配风池、太冲。
5. 临床应用:
- 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律不齐、癔病、精神分裂症、舌肌麻痹、腕关节及指屈肌痉挛或麻痹等。
6. 相关论述:
- 《针灸甲乙经》:遗尿、闭不通,实则癃闭,虚则遗尿,通里主之。
- 《备急千金要方》:主目眩、眵蔑无所见。
- 《针灸大成》:主目眩、眵蔑、无所见,喉痹咽肿,肘臂螈,实则癃闭,虚则遗尿,面赤汗出,梦发狂,舌强不语,腕臂挛,指不伸。
以上就是对通里穴的详细全面介绍。通里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和配伍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