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名】 头临泣 Toulinqi 属足少阳胆经穴
【定位与取法】 在头部,当瞳孔直上人前发际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坐位或仰卧位,取穴用骨度分寸法。
【局部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布有眶上神经和眶上动、静脉。
【功能主治】 ①熄风止痛:头痛,小儿惊痫。②通窍明目:鼻塞,鼻渊,目眩,目赤肿痛。现用于急、慢性结膜炎,角膜白斑等。
【操作方法】 平刺0.3~0.5寸。可酌情使用灸法。
【配伍举例】 配攒竹、丝竹空、合谷,有清热明目止痛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

【参考资料2】
头临泣穴是中医经络学中的一个重要穴位,属于足少阳胆经。以下是对头临泣穴的详细全面介绍:
1. 定位:头临泣穴位于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处。在头部正中线旁开0.5寸,与瞳孔垂直线相交处。
2. 主治:头临泣穴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病症:
-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等头面五官疾病
- 癫痫、中风等神经系统疾病
- 鼻塞、鼻衄等鼻部疾病
- 耳鸣、耳聋等耳部疾病
3. 操作方法:
- 针刺:可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可扩散至头颞部。注意避开血管,以免引起出血。
- 艾灸:可灸3-5壮,或温灸5-10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 按摩:用指腹按揉头临泣穴,每次3-5分钟,可缓解头痛、眩晕等症状。
4. 配伍应用:
- 头痛、眩晕:头临泣配风池、太冲
- 癫痫:头临泣配太冲、丰隆
- 鼻衄:头临泣配迎香、合谷
5. 临床应用:
- 头临泣穴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等头面五官疾病,尤其是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等。
- 头临泣穴还可用于治疗癫痫、中风等神经系统疾病,常与太冲、丰隆等穴配合使用。
- 对于鼻部疾病如鼻塞、鼻衄,头临泣穴可配合迎香、合谷等穴使用。
6. 注意事项:
- 针刺时注意避开血管,以免引起出血。
- 孕妇不宜针刺头临泣穴。
- 操作时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刺激。
总之,头临泣穴是治疗头面五官疾病的重要穴位,通过针刺、艾灸、按摩等方法,可以发挥其独特的治疗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头临泣穴常与其他穴位配合使用,以增强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