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9|回复: 0

胞肓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5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络·穴位
经 络: 膀胱经
部 位:
功 能: 利水通淋 
穴位速查: 胞肓

【穴位名】 胞肓 Baohuang 属足太阳膀胱经穴

【定位与取法】 在臀部,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俯卧位,取穴用骨度分寸法与体表标志法。

【局部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臀中肌。浅层布有臀上皮神经和臀中皮神经。深层有臀上动、静脉,臀上神经。

【功能主治】 ①通调二便:腹胀,肠鸣,便秘,痔疮;小便不利,阴痛。②通经活络:腰骶疼痛,下肢疼痛。现用于膀胱炎,尿潴留等。

【操作方法】 直刺0.8~1.2寸。可酌情使用灸法或拔罐法。

【配伍举例】 配肾俞、关元、次髂、三阴交治疗癃闭或尿失禁。

     

【参考资料2】
经络穴位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特定点位,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胞肓穴是中医经络学中的一个穴位,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以下是对胞肓穴的详细全面介绍:

1. 穴位定位
   胞肓穴位于人体的臀部,具体位置是在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约合10厘米)处。在确定位置时,可以让患者俯卧,从第二骶椎棘突下向外量取3寸,即可找到胞肓穴。

2. 穴位功能
   胞肓穴主要具有调理下焦、温阳散寒、益肾固精的作用。它常用于治疗与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相关的疾病。

3. 主治疾病
   - 泌尿系统疾病:如遗尿、尿频、尿急、尿痛等。
   - 生殖系统疾病:如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痛经等。
   - 消化系统疾病:如便秘、泄泻等。
   - 其他:如腰骶疼痛、坐骨神经痛等。

4. 操作方法
   - 针刺:一般采用直刺法,深度约为1-1.5寸,可产生局部酸胀感,有时可向臀部或下肢放射。
   - 艾灸:可以采用艾条灸或艾炷灸,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
   - 按摩:通过指压或按摩的方式,可以缓解局部疼痛和不适。

5. 注意事项
   - 在进行针刺治疗时,应避免深刺,以免伤及内脏。
   - 对于孕妇,胞肓穴是禁针的,以免影响胎儿。
   - 艾灸时应注意火候,避免烫伤皮肤。

6. 穴位配伍
   胞肓穴常与其他穴位配合使用,以增强疗效。例如,与关元穴三阴交穴配合,可以治疗月经不调;与肾俞穴命门穴配合,可以治疗阳痿、遗精等。

7. 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刺激胞肓穴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改善生殖系统功能,对于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也有一定的作用。

胞肓穴的运用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和病情来决定,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