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7|回复: 0

水杨梅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9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药材
拼 音: S
功 效: -
归 经: 肺经 大肠经 
药 味: 苦 涩 
药 性: 凉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杨梅
拼音注音
Shuǐ Yánɡ Méi
别名
水石榴、小叶团花、白消木、鱼串鳃
来源
为茜草科水杨梅属植物水杨梅Adina rubella Hance,以根、茎皮、叶、花及果实入药。6~8月采花;9~11月采果实;根、茎皮,全年可采;夏、秋采叶,晒干或鲜用。
性味
苦、涩,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根:感冒发热,腮腺炎,咽喉肿痛,风湿疼痛。花、果: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阴道滴虫病。叶、茎皮:跌打损伤,骨折,疖肿,创伤出血,皮肤湿疹。
用法用量
根:0.5~1两;花、果3~5钱;叶、茎皮外用适量。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水杨梅
拼音注音
Shuǐ Yánɡ Méi
别名
地椒(《庚辛玉册》),头晕药、蓝布正、路边香、卜地香、凤凰窝、换骨丹(《贵州民间方药集》),南布正(《贵阳民间药草》),水益母(《湖南药物志》),香鸡归、老蛇骚、路边黄、乌骨鸡(《贵州草药》)。
出处
《庚辛玉册》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日本水杨梅的全草。夏、秋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山阴、路旁或水沟边。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全株密被白色柔毛。年老的根丛中常有短而大的根茎,须根多。根生叶具长柄,叶片羽状分裂,裂片大小不一,顶裂片特大,卵状圆形或心形,先端钝,多3裂,基部心形至广楔形,边缘有圆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略淡,两面散生短柔毛;茎生叶卵形至广卵形,浅3裂或深3裂;托叶叶状,有粗齿牙。花1至数朵,生于枝端;萼5片,与副萼片间生,萼片三角状披针形,外面密被毛,副萼片极小,线形;花瓣5片,黄色,圆形或广椭圆形,平展,与萼片等长;雄蕊、雌蕊均多数。瘦果,散生淡黄色粗毛,具长而先端钩曲的宿存花柱。花期4~6月。果期9~11月。
本植物的根茎及根(水杨梅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化学成分
含水杨梅甙、挥发油、鞣质、树脂。
性味
《纲目》:辛,温,无毒。
功能主治
补虚益肾,活血解毒。治头晕目眩。四肢无力,遗精阳痿,表虚感冒,咳嗽吐血,虚寒腹痛,月经不调,疮肿,骨折。
①《纲目》:治疔疮肿毒。
②《峨嵋药植》:治咳嗽及吐血。
③《国药的药理学》:利尿。
④《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头晕,失眠,四肢无力,口味不开,身体虚弱;又可治遗精,缩阴,表虚热。
⑤《四川中药志》:平肝气。治虚劳咳嗽,肺痿声嘶。
⑥《湖南药物志》:温中,行气,止痛。
⑦《贵州植药调查》:活血,接骨。
⑧《贵州草药》:解表散寒,壮阳补虚,和血,解毒。治感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患处。
复方
①治老年头晕:头晕药二两,炖猪肉,肉汤煮绿壳鸭蛋吃。
②治头晕疼痛:头晕药一两,仙桃草一两。研末,肉汤或油汤送下,每服五钱。
③治虚弱,精神不振,骨蒸自汗:头晕药三钱,地骨皮三钱,臭牡丹根三钱,子鸡一只蒸服。
④治虚弱咳嗽:头晕药、黄精、竹叶黄、夜寒苏、白胭脂花根、川牛膝、姜各三钱。煎水服。
⑤治肾亏体弱阳痿:头晕药二两,五谷根四两,枸杞二两,肉桂五钱,黄精五钱,猪肾五个。用文火煮约二小时,分三日服完。(①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
⑥治疟疾:南布正三钱,冲烂,煎甜酒服。(《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⑦治妇女小腹痛:水杨梅三至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⑧治月经不调:头晕药、血当归各四钱,龙芽草、对月莲、泽兰各三钱,月季花七朵。酒一斤泡服,早、晚各服五钱。(《贵州草药》)
⑨治疔疮:头晕药捣绒外敷。(《贵州草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水杨梅
拼音注音
Shuǐ Yánɡ Méi
别名
水杨柳(《植物名实图考》),小叶水团花、水毕鸡、串鱼木(《广西中兽医药植》),水金口、小叶水杨梅(《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水石榴、水泡木(《广西中草药》),水晶、水金铃(《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鱼串鳃、穿鱼串、绣球柳、绣球花、钉木树、小叶杨柳、杨柳渣子,沙金子(《中医杂志》(6):32,1966)。
出处
《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水杨梅的茎叶或花果序。春、秋季采茎叶,10月前后采果序,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溪边、河边、沙滩等湿润的地方。分布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原形态
落叶小灌木,高1~1.5米。枝细长,具赤褐色微毛,老枝无毛。叶对生,纸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5~4厘米,宽8~12毫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全缘,上面无毛,下面侧脉稍有白色柔毛,近无柄;托叶细小,早落。头状花序单一,腋生或顶生,径0.5~1.5厘米,花序梗长2~5厘米,微具柔毛;花萼筒短,裂片5;花冠管状,长约5毫米,紫红色,裂片5,外面被微毛;雄蕊5;子房下位,花柱细长,超出花冠长约1倍。蒴果长卵状楔形,长约3毫米,室间开裂。种子多数,细小,长椭圆形,两端有翅。花期6~7月。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根(水杨梅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性味
《广西中草药》:味淡,性子,无毒。
功能主治
治高热泻痢,牙痛,湿疹,外伤出血。
①《广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治风火牙痛,痢疾,皮肤湿疹。
②治发烧和水泻。(《中医杂志》(6):32,1966)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煎水含漱。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菌痢,肠炎:㈠水杨梅全草一两,水煎,当茶饮。㈡水杨梅花果序五钱,水煎(或滚开水冲泡一刻钟,去渣),每天服三次。(《全展选编·传染病》)
②治风火牙痛:㈠水杨梅二两,水煎,日含漱数次。㈡水杨梅叶适量,食盐少许,共捣烂,塞虫牙孔内。(《广西中草药》)
③治皮肤湿疹:水杨梅全草、三角泡、蚂蚱勒、苦地胆各适量,水煎洗患处。(《广西中草药》)
④治外伤出血:鲜水杨梅叶或花,捣烂外敷。(《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临床应用
治疗菌痢及肠炎:主要用于急性病人,据666例观察,治愈率达89.2%。绝大部分病例于3日内见效,平均服药6.5天。对使用其它抗痢药不敏感的病例,本药亦具疗效。曾追访部分病例,复发率低于2.4%。对慢性菌痢及急、慢性非特异性肠炎,也有效果。用法:取全草1两,水煎,当茶饮;或用花果序(干鲜均可),干品5钱,煎沸或用沸水泡15分钟后去渣饮用;或用片剂,成人1.5~2.0克,日服3次。对某些口服困难或慢性病例,可用全草2两的煎剂加200毫升温水行保留灌肠,每日1~2次。如制成注射剂使用,亦具同样疗效。实验证明,本药浸出液对痢疾杆菌在10%浓度即显抗菌作用。
此外,用水杨梅内服或外用(冲洗或制成栓剂),对阴道滴虫病亦有较好疗效。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水杨梅
拼音注音
Shuǐ Yánɡ Méi
别名
水杨柳、水毕鸡、串鱼木、水石榴、水金铃、鱼串鳃、绣球柳、沙金子、白消木、水红桃、水荔枝
英文名
Thinlear Adina Fruit, Fruit of Thinleaf Adina
出处
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
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细叶水团花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duba rubella Hance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茎叶,鲜用或晒干。8-11月果实未成熟时采摘花果序,拣除杂质,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疏林中或旷野。
资源分布:分布江苏、安微、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台湾、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水杨梅,落叶小灌木,高1-1.5m。小枝细长,红褐色,被柔毛;老枝无毛。叶互生:叶柄极短或无;托叶2,与叶对生,三角形;叶纸质;叶片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4cm,宽1-2.5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侧脉稍有白柔毛。头状花序球形,顶生或腋生,盛型 直径1.5-2cm;总花梗长2-3cm,被柔毛;花萼简短,先端5裂;花冠管状,长5-10mm,紫红色或白色,先端5裂,裂片上部有黑色点;雄蕊5,花丝短;子房下位,2室,花柱细长,超出花冠1倍以上。蒴果楔形,长约3mm,成熟时带紫红色,集生成球状。种子多数,细小,长椭圆形,两端有翅。花期6-7月。果期9-10月。
性状
性状鉴别 茎呈圆柱形,有分枝。表面灰褐色,有细纵皱纹及灰黄色类圆形皮孔。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成片状,木部呈纤维状,黄白色。气微味微苦。果序由众多小蒴果密集成头状,呈圆球形,直径3-10mm,棕黄色,粗糙触手,搓揉后小蒴果很易脱落露出果序轴。小蒴果倒圆锥开,长3-4mm,淡黄色,先端有5裂的宿萼,内有4-8枚种子。种子棕色,外被毛,长椭圆形,两端并有狭窄的薄翅。气微味略苦涩。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木栓层可风1-4列切向延长的石细胞环带,并具髓部,髓部细胞增厚,木化。余与根相似。参见“水杨梅根条”果实横切面:外表皮细胞长圆形,大小不一,外被非腺毛,非腺毛1-5细胞,角质层具纵皱纹理。表皮内方为薄壁组织,可见数个小型维管束分布其中,少数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最内为2-4列石细胞,壁厚。种子横切面呈三角形或半圆形,外被单细胞非腺毛,先端2叉或偶有3叉,并向外反卷,种皮细胞壁略增厚,微木化;胚乳及子叶薄壁细胞含众多糊粉粒。
化学成分
含有果胶(Pectine)8.5%,树皮含鞣质,在球状花果序中还分出熊果酸(Ursolic acid)、β-谷甾醇、土当归酸等。花、果序经预试含儿茶素类化合物;齐墩果酸、β-谷甾醇。
药理作用
抗菌:水浸剂及煎剂用试管稀释法,1:100对金黄色葡萄菌、溶血性链球菌及阴道滴虫,1:10对各种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从水杨梅中分离提得2个活性成分,为甲其鞣花酸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鉴别
理化鉴别 取果序5g,加乙醇20ml,置之不理水浴上回流10min,滤过,滤液作以下试验:1.取滤液1ml,置之不理蒸发皿中,水浴蒸去乙醇,残渣加醋酐数滴使溶解,再加态酸1滴,先显桃红色,继转紫红色,最后呈污绿色;置紫外灯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检查甾类)2.取滤液1ml,加1%三氯化铁溶液1滴,显墨绿色。(检查酚性化合物)
归经
肺;大肠经
性味
味苦;涩;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湿热泄泻;痢疾;湿疹;疮疖肿毒;风火牙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含漱。
各家论述
1.《广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治风火牙痛,痢疾,皮肤湿疹。
2、[《中医杂志》(6):32,1966]:治发烧和水泻。
摘录
《中华本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