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0|回复: 0

牛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8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药材
拼 音: N
功 效: -
归 经: 肝经 肺经 
药 味: 苦 
药 性: 温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扁
拼音注音
Niú Biǎn
别名
曲芍
来源
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牛扁Aconitum ochranthum C. A. Mey.,以根入药。春秋采挖,洗净晒干。
性味
苦,温。有毒。
功能主治
祛风止痛,止咳平喘,化痰。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腰腿痛,关节肿痛;外用治疥癣,淋巴结结核。
用法用量
1~2钱;外用适量。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牛扁
拼音注音
Niú Biǎn
别名
扁特、扁毒(《唐本草》)。
出处
《本经》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牛扁的根、茎、叶。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林中或林边草地。分布甘肃、陕西、山西、河北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具直根。茎高(40~)60~110厘米,被反曲的微柔毛。基生叶1~5,与下部茎生叶具长柄;叶片圆肾形,长5.5~15厘米,宽10~22厘米,两面被短伏毛,3裂,中央裂片菱形,在中部3裂,2回裂片具狭卵形小裂片。总状花序;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条形;萼片5,黄色,上萼片圆筒形;花瓣2,具长爪,距与瓣片近等长;雄蕊多数;心皮3。蓇葖果3,长约8毫米。
性味
①《本经》:味苦,微寒。
②《别录》:无毒。
功能主治
《本经》:主身皮疮热气,可作浴汤。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牛扁
拼音注音
Niú Biǎn
别名
扁特、扁毒、扁桃叶根
英文名
Herb of Puberulent Monkshood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牛扁,杀牛虱小虫,又疗牛病。生川谷。
1.《别录》:牛扁,生桂阳川谷。
2.《唐本草》:此药似三堇、石龙芮等,根如秦艽而细,生平泽下湿地。
3.《蜀本草》:《图经》云,牛扁叶似石龙芮、附子等,今出宁州。二月、八月采根日干。
4.《本草图经》:牛扁,今潞州、宁州亦有之。今亦稀用。……今潞州止一种,名便特;六月有花,八月结实,采其
来源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牛扁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nitum barbatum Pers.var.puberulum Ledeb.[A.ochranthum C.A.Mey.]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挖根,除去残茎,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2700m的山地疏林下或较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新疆东部。
原形态
牛扁,多年生草本,具直根。茎高(40-)60-110cm,被反曲的微柔毛。基生叶1-5,与下部茎生叶具长柄;叶片圆肾形,长5.5-15cm,宽10-22cm,两面被短状毛,3裂,中央裂片菱形,在中部3裂,2回裂片具狭卵形小裂片。总状花序;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条形;萼片5,黄色,上萼片圆筒形;花瓣2,具长爪,距与瓣片近等长;雄蕊多数;心皮3。蓇葖果3,长约8mm。
性状
1.性状鉴别 根圆锥形,账10-15cm,中部直径2-4cm。表面暗棕色,外皮脱落处深棕色,粗糙,略显网纹;根头部常有多数根茎聚生,其下根分数股,每股有几个裂生根,互相扭结成辫子状。质轻而松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木心淡黄褐色。气微,味苦、微辛。
2.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上段为裂生中柱。形状不规则,常由一侧向内凹入,形成2个大的裂生中柱。后生皮层为数列木栓化细胞,2个裂生中柱间也产生木栓化细胞。每裂生中柱各由外周的内皮层包围,其外侧的外韧型维管束呈扇状排列成弧形,内侧为2-3个大小不等的分柱,均各有内皮层包围,从而形成几个大小不等的区域。中段分成10余个独立的裂生中柱;每个裂生中柱中有1-3个维管束,其外周被木栓化的后生皮层及皮层细胞所包围,整个根似由许多柱状物并生而成。下段呈原生中柱状,中央的木质部被一圈木栓化细胞包围而呈五角星状。
化学成分
根含刺乌头碱(lappaconitine),毛茛叶乌头碱(ranaconitine),牛扁碱(lycaconitine),北方乌头碱(septentrionine)、北方乌头定碱(septentriodine),牛扁宁碱(puberanine),牛扁定碱(puberanidine),牛扁亭碱(puberaconitine),牛扁替定碱(puberaconitidine)。
归经
肝;肺经
性味
苦;温;有毒
注意
孕妇禁服。
功能主治
祛风止痛;止咳化痰;平喘。主风湿关节肿痛;腰腿痛;喘咳;瘰疬;疥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3-6g。外用:适量,煎汁洗。
各家论述
《本经》:主身皮疮热气,可作浴汤。
摘录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