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草药汇编》:马齿苋
拼音注音
Mǎ Chǐ Xiàn
别名
马齿菜、马苋菜、猪母菜、瓜仁菜、瓜子菜、长寿菜、马蛇子菜
来源
本品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生于路旁、田间、园圃等向阳处。分布于全国各省区。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长可达35厘米。茎下部匍匐,四散分枝,上部略能直立或斜上,肥厚多汁,绿色或淡紫色,全体光滑无毛。单叶互生或近对生;叶片肉质肥厚,长方形或匙形,或倒卵形,长0.6~2.7厘米,宽0.4~1.1厘米,先端圆,稍凹下或平截,基部宽楔形,形似马齿,故名“马齿苋”;全缘,上面深色,下面淡绿色或暗淡红色,除中脉外,余脉均不明显。夏日开黄色小花,3~5朵簇生于枝顶4~5叶状的总苞内。萼片2;花瓣5,黄色,凹头,干时开放最盛;雄蕊10~12;子房下位,花柱顶端4~5裂成线形,伸出雄蕊之上。蒴果圆锥形,自腰部横裂为帽盖状,内有多数黑色扁圆形细小的种子。
化学成分
全草含左旋去甲肾上腺素(l-noradrenaline,C8H11O3N),鲜草约含250毫克%,并含有多巴明[dopamine,C8H11O2N为4-(2-乙氨基)焦性儿茶酚,4-(2-amino-ethyl)pyrocatechol]及少量多巴[dopa,C9H11O4N为3-(3,4-二羟基苯)-L丙氨酸,3-(3,4-dihydroxyphenyl)-L-alanine];此外,尚含维生素A样物质,维生素B1、B2、PP、C、胡萝卜素、皂甙、鞣质、树脂、脂肪、尿素(urea)、钙、磷、铁盐、草酸氢钾、氯化钾、硝酸钾、硫酸钾及其它钾盐。钾盐以氧化钾(K2O)计,鲜草约含1%,干草约含10%。还含有丰富的苹果酸、枸橼酸、氨基酸、草酸盐及微量游离的草酸。全草并显生物碱、香豆精、黄酮、强心甙及蒽醌类化合物反应。
药理作用
1、本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样物质,故能促进上皮细胞的生理功能趋于正常,并能促进溃疡的愈合。
2、抑菌:马齿苋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3、马齿苋对血管有显著地收缩作用,此种收缩作用兼有中枢及末梢性。
4、马齿苋对豚鼠、大鼠及兔离体子宫均有兴奋作用,对兔在体子宫亦可引起收缩。
5、本品对家兔有降压、利尿及加强肠蠕动作用。
炮制
夏、秋采集,除去泥沙,用沸水略烫或略蒸晒干或鲜用。
性味
酸,寒。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用于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乳腺炎,痔疮出血,白带;外用治疔疮肿毒,湿疹、带状疱疹。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制剂
1、消痢片:取马齿苋干品加水煮2次,煮液浓缩至1:1,加入60%乙醇,醇液滤去沉淀物,滤液回收乙醇成稠膏状,加适量淀粉制颗粒,干燥,加润滑剂压片包衣,每片含量相当于干马齿苋2.5克。
2、马齿苋注射液:将马齿苋切碎,每斤加水1,500毫升,煎煮2次。过滤,煎液合并,浓缩至稠膏状,加5倍96%乙醇浸泡24小时后,过滤2次,除尽乙醇加蒸馏水至每毫升含量相当生药0.5~1.0钱。灌封于2毫升安瓿,煮沸灭菌即成。
复方
1、细菌性痢疾,肠炎:①马齿苋(鲜草)1.5斤。先经干蒸3~4分钟,捣烂取汁150毫升左右。每服50毫升,每日3次。②消痢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4~6片,儿童酌减。
2、产褥热:马齿苋4两,蒲公英2两。水煎服。
3、淋巴结结核:马齿苋6两(细粉),猪板油8两(净油),蜂蜜8两,将马齿苋洗净,用开水略烫捞出晒干。用铁锅将马齿苋炒炭存性,研细粉,猪板油烧热后放马齿苋,用铁勺不断搅拌均匀,片刻即冒白烟,此时将锅端下,放入蜂蜜搅拌成糊状,锅内有沸起现象,冷后即成软膏。用药前先将患处用淘米水(用冷开水淘米)洗净,然后按疮口大小摊成一贴小膏药贴于患处,再用纱布固定,每2天换1次,以愈为度,不可间断。
4、急性阑尾炎:马齿苋、蒲公英各2两,水煎2次,浓缩为200毫升,2次分服。
5、产后出血、剖腹产、刮宫等子宫出血及功能性子宫出血:马齿苋注射液,肌肉注射或直接子宫注射,每次2毫升。
6、钩虫病:鲜马齿苋半斤,水煎,浓缩成流浸膏,加米醋50毫升顿服,每日1次。3天为一个疗程。如需进行第二、三疗程时,每疗程间隔10~14天。
7、带状疱疹:鲜马齿苋2两,捣烂外敷患处,每日2次。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马齿苋
拼音注音
Mǎ Chǐ Xiàn
别名
马齿草(《雷公炮炙论》),马苋(陶弘景),五行草(《本草图经》),马齿菜(《圣惠方》),马齿龙芽(《宝藏论》),五方草、长命菜、九头狮子草(《纲目》),酸苋、安乐菜(《医林纂要》),瓜子菜(《岭南采药录》),长命苋、酱瓣豆草(《中国药植志》),蛇草(《南京民间草药》),酸味菜(《贵州民间方药集》),猪母菜、狮子草(《福建民间草药》),地马菜(《江苏植药志》),马蛇子菜、蚂蚁菜(《东北药植志》),马踏菜(《山东中药》),长寿菜(《中国药植图鉴》)。
出处
《本草经集注》
来源
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全草。夏、秋两季当茎叶茂盛时采收,割取全草,洗净泥土,用沸水略烫后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田野、荒芜地及路旁。我国大部地区都有分布。全国各地均产。
原形态
一年生肉质草本,全株光滑无毛,高20~30厘米。茎圆柱形,平卧或斜向上,由基部分歧四散,向阳面常带淡褐红色或紫色。叶互生或对生,叶柄极短,叶片肥厚肉质,倒卵形或匙形,长1~3厘米,宽5~14毫米,先端钝圆,有时微缺,基部阔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暗红色。花两性,较小,黄色,通常3~5朵,丛生枝顶叶腋;总苞片4~5枚,三角状卵形;萼片2,对生,卵形,基部与子房连合;花瓣5,倒心形,先端微凹;雄蕊8~12,药黄色;雌蕊1,子房半下位,1室,花柱顶端4~6裂,形成线状柱头。蒴果短圆锥形,棕色,盖裂;种子多数,黑褐色,表面具细点。花期5~9月。果期6~10月。
性状
干燥全草皱缩卷曲,常缠结成团。茎细而扭曲,长约15厘米。表面黄褐色至绿褐色,有明显的纵沟纹。质脆,易折断,折断面中心黄白色。叶多皱缩或破碎,暗绿色或深褐色。枝顶端常有椭圆形蒴果或其裂丬残留,果内有多数细小的种子。气微弱而特殊,味微酸而有粘性。以棵小、质嫩、叶多、青绿色者为佳。
炮制
拣净杂质,除去残根,以水稍润,切段晒干。
归经
入大肠,肝、脾经。
①《滇南本草》:入胃。
②《得配本草》:入手太阳、阳明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性味
酸,寒。
①陶弘景:小酸。
②《唐本草》:味辛,寒,无毒。
③《本草经疏》:味辛苦,气寒,无毒。
注意
《本草经疏》:凡脾胃虚寒,肠滑作泄者勿用;煎饵方中不得与鳖甲同入。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血消肿。治热痢脓血,热淋,血淋,带下,痈肿恶疮,丹毒,痕疬。用于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常配黄连、木香。内服或捣汁外敷,治痈肿。亦用于便血、子宫出血,有止血作用。
①《唐本草》:主诸肿瘘疣目,捣揩之;饮汁主反胃,诸淋,金疮血流,破血癖症癖,小儿尤良;用汁洗紧唇、面疱、马汗、射工毒涂之瘥。
②孟姺:湿癣白秃,以马齿膏和灰涂敷。治疳痢及一切风,敷杖疮。
③《食疗本草》:明门。亦治疳痢。
④《本草拾遗》:止消渴。
⑤《蜀本草》:主尸脚(人脚无冬夏常拆裂)、阴肿。
⑥《开宝本草》:主目盲白霄,利大小便,去寒热,杀诸虫,止渴,破癥结痈疮。又烧为灰,和多年醋滓,先灸丁肿。以封之,即根出.生捣绞汁服,当利下恶物,去白虫。
⑦《日用本草》:凉肝退翳。
⑧《滇南本草》:益气,消暑热,宽中下气,润肠,消积滞,杀虫,疗疮红肿疼痛。
⑨《纲目》: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治产后虚汗。
⑩《生草药性备要》:治红痢症,清热毒,洗痔疮疳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2~4两);或捣汁饮。外用:捣敷、烧灰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复方
①治血痢:马齿菜二大握(切),粳米三合。上以水和马齿苋煮粥,不着盐醋,空腹谈食。(《圣惠方》马齿粥)
②治产后血痢,小便不通,脐腹痛:生马齿菜,捣,取汁三大合,煎一沸,下蜜一合调,顿服。(《经效产宝》)
③治小便热淋:马齿苋汁服之。(《圣惠方》)
④治赤白带下,不问老稚孕妇悉可服:马齿苋捣绞汁三大合,和鸡子白一枚,先温令热,乃下苋汁,微温取顿饮之。(《海上集验方》)
⑤治阑尾炎:生马齿苋一握。洗净捣绞汁30毫升,加冷开水100毫升,白糖适量,每日服三次,每次100毫升。(《福建中医药》6(3):113,1961)
⑥治痈久不瘥:马齿苋捣汁,煎以敷之。(《千金方》)
⑦治多年恶疮:马齿苋捣敷之。(《滇南本草》)
⑧治蛀脚臁疮:干马齿苋研末,蜜调敷上,一宿,其虫自出。(《海上方》)
⑨治翻花疮:马齿苋一斤烧为灰,细研,以猪脂调敷之。(《圣惠方》)
⑩治耳有恶疮:马齿苋一两(干者),黄柏半两(锉)。捣罗为末,每取少许,绵裹纳耳中。(《圣惠方》)
⑾治甲疽:墙上马齿苋(阴干)一两,木香、丹砂(研细),盐(研细)各一分。上四味,除丹砂、盐外,锉碎拌令匀,于熨斗内,炭火烧过,取出细研,即入丹砂、盐末,再研匀,旋取敷疮上,日三、两度。(《圣济总录》马齿散敷方)
⑿治小儿白秃:马齿苋煎膏涂之,或烧灰猪脂和涂。(《圣惠方》)
⒀治小儿火丹,热如火,绕腰即损:杵马齿苋敷之,日二。(《广利方》)
⒁治瘰疬:马齿苋阴干烧灰,腊月猪膏和之,以暖泔清洗疮,拭干敷之,日三。(《救急方》)
⒂治瘰疬未破:马齿苋同靛花捣掺,日三次。(《简便良方》)
⒃治肛门肿痛:马齿苋叶、三叶酸草等分。煎汤熏洗,一日二次有效。(《濒湖集简方》)
⒄治蜈蚣咬伤:马齿苋汁涂之。(《肘后方》)
⒅脚气浮肿,心腹胀满,小便涩少。用马齿苋和少量粳米、酱汁煮食。
⒆产后虚汗。用马齿苋研汁三全服。如无新鲜者,以干者煮汁亦可。
⒇产后血痢,小便不爱,脐腹疼痛。用生马齿苋菜捣汁三合,煎开,加蜜一合调服。
(21)肛门肿痛。用马齿苋叶、三叶酸草等分,煎汤熏洗。一天二次,有效。
(22)赤白逅眄。用马齿苋捣汁三合,倒入温热一两枚鸡蛋白中,乘微温一次服下。一般服两次见效。
(23)腹中白虫。用马齿苋煮水一碗,和盐醋空腹吃下。不久有白虫排出。
(24)风齿肿痛。用马齿苋一把,嚼汁浸患处,肿即消退。
(25)耳内外恶疮。用黄蘖半两、干马齿苋一两,共 研为末敷涂。
(26)小儿脐疮。用马齿苋烧过,研末敷涂。
(27)疔疮肿毒。有马齿苋二分、石灰三分,共研为末,加鸡蛋白调匀敷涂。
(28)积年恶疮。用马齿苋捣烂封住,或取汗煎浓敷涂。
临床应用
①预防菌痢
取鲜马齿苋茎叶,洗净切碎,1斤马齿苋加水3斤,煎取1斤,过滤。成人日服3次,每次70毫升,连服2~7天。儿童服60%马齿苋煎液,或把马齿苋切细做成馄饨、馒头馅,或煮粥吃;每斤鲜马齿苋可分给15个儿童服用,隔日吃1次。有些地区也作为副食晶食用,连续10天。经数千例观察,在菌痢流行季节服用,发病率明显下降。
②治疗菌痢、肠炎及痢疾带菌者
马齿苋对急、慢性菌痢的疗效,与其它治痢药物如磺胺脒、合霉素等相仿,对急性病例的有效率在90%以上,对慢性病例的有效率亦在60%上下。剂量:马齿苋有效剂量的安全范围较大,虽大量服用,亦无毒性。但亦有报告1例服用100%马齿苋煎液后引起过敏性皮疹。有人主张鲜草每日服1斤,干草减半。临床上常用50%煎剂(干草),每次50~100毫升,或100%煎剂(鲜草),每次40~70毫升,日服3~4次,小儿酌减,连续7~10天为一疗程。慢性病例连服4周亦未见毒性反应。对顽固病例可用马齿苋煎液稀释后行保留灌肠,每次200毫升,每日1次。又有用马齿苋、铁苋菜等量制成注射剂(每毫升相当于生药各1克),成人每次肌注2毫升,每日2~3次,连续3天为一疗程。此外,又可用马齿苋与白头翁、黄柏按3:1:1的比例制成合剂,治疗效果亦满意。在马齿苋治疗过程中,对严重失水患者须按常规补液,腹痛者可给颠茄合剂。急性病例绝大多数在服药后一切临床症状迅速被控制,1~2天内体温恢复正常,3~6天内排便次数转为正常,3~4天内腹痛及里急后重消失,2~6天最迟11天内大便培养转为阴性。又马齿苋对痢疾带菌者、肠炎、消化不良性腹泻,也有同样效果。
③治疗钩虫病
成人1次量为鲜马齿苋5~6两,煎汁,加食醋50毫升,也可加适量白糖,每天1次或分2次空腹服,连服3天为一疗程。如需行第二、三疗程,须间隔10~14天。临床观察192例,服药1~3个疗程后粪检虫卵转阴率占80%上下。马齿苋亦可制成片剂或1:2流浸膏,以片剂疗效较高,流浸膏次之,水煎剂较差。
④治疗急性阑尾炎
干马齿苋、蒲公英各2两(亦可用鲜草,剂重加倍,水煎2次,煎液合并再浓煎成200毫升,上下午各服100毫升。经治疗31例,除1例疗效不佳而改用手术治疗外,其余均痊愈出院。其中绝大多数在3~8天内体温及白细胞恢复正常,腹痛、反跳痛、腹肌紧张消失,压痛消失或尚有轻微深压痛。另法取马齿苋洗净捣碎,以纱布包裹压榨过滤,取原汁30毫升,加适量白糖及冷开水使成100毫升,为1次量,日服3次,也有疗效。
⑤治疗淋巴结核溃烂
取全草6两洗净晒干,加工成细粉,放入熬熟的猪板油8两中,趁热用铁勺不断搅拌,待冒白烟,将锅端下,放入蜂蜜8两,搅拌成糊状,冷却后即成软膏。用药前先将患处用淘米水(冷开水淘米)洗净,按疮口大小摊成小膏药敷于患处,纱布覆盖,放布固定,每2天换1次,以痊愈为度,不可间断。治疗期间忌食无鳞鱼、鳖,忌房事。此膏对其它骨结核溃破也有同样疗效。同时,此膏又可用于内服治疗多种结核病。服法:每次1~3钱,日服3次。临床观察118例,其中淋巴结核42例,肺结核31例,其它结核(包括脊椎结核、骨结核、肠结核、肾结核等)45例,均收到了不同程度的疗效。又有用鲜马齿苋洗净煮烂,挤出原汁,熬成膏状,用于治疗寒性脓疡,按常规清创后,将药膏涂于患处,上盖敷料固定,亦取得一定疗效。
⑥治疗疮疖及化脓性疾患
取鲜马齿苋4~6两,洗净捣碎,加水2~3斤,煮沸(不宜久煎),待水温降至40℃左右时,用毛巾蘸药液溻洗患处,每日2~4次;或用4~6层纱布浸药液湿敷患处。每日2~4次,每次20~60分钟;亦可用马齿苋捣成泥糊状敷于创面,外加敷科固定,每日换药4~6次。溻洗和捣敷适用于化脓性皮肤病和外科感染,如暑令疮毒、疖肿、乳痈、丹毒、蜂窝织炎、肛周脓肿、甲沟炎等;溻洗还可用于黄水疮、臁疮、足癣感染等;湿敷法主要用于糜烂渗出性皮损,如湿疹、滦疮、婴儿湿疹、接触性皮炎等.上述疾患用马齿苋外治,并适当配合内服药,,一般在1~2周可愈;对廉烂渗出的皮损用马齿苋湿敷,平均3~5天渗出停止,上皮新生。
⑦用于收缩子宫
经500余例临床观察,马齿苋注射液可以代替麦角新碱,使子宫平滑肌收缩,其作用甚至较麦角新碱为强。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生药0.5~1.0钱,对产后流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可肌注2毫升;对剖腹产、刮宫取胎可直接注射于子宫底两侧或注入宫颈。
⑧治疗小儿单钝性腹泻
取新马齿苋0.5~1.0斤,煎汤,加适量白糖调味,分次作饮料服下,1天服完,连服2~3天。或取鲜马齿苋洗净焙干研末,每次3克,温开水送服,每日3次。
⑨治疗小儿百日咳
取50%马齿苋糖浆100毫升,每日4次,3天分服。一般服药3天后,即见咳嗽减少,发作时间缩短,症状减轻。
备注
马齿苋所主诸病,皆只取其散血消肿之功,但现在本品已成为治菌痢的要药。近年来,又用以治百日咳、肺结核及化脓性疾病。此外本品还有利尿的作用。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马齿苋
拼音注音
Mǎ Chǐ Xiàn
别名
马齿草、马苋、马齿菜、马齿龙芽、五方草、长命菜、九头狮子草、灰苋、马踏菜、酱瓣草、安乐菜、酸苋、豆板菜、瓜子菜、长命苋、酱瓣豆草、蛇草、酸味菜、猪母菜、狮子草、地马莱、马蛇子菜、蚂蚁菜、长寿菜、耐旱菜
出处
出自《本草经集注》《本草图经》:马齿苋,又名五行草,以其叶青,梗赤,花黄,根白,子黑也。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rtulaca oleracea L.
采收和储藏:8~ 9月割取全草,洗净泥土,拣去杂质,再用开水稍烫(煮)一下或蒸,上气后,取出晒或炕干;亦可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田野路边及庭园废墟等向阳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肥厚多汁,无毛,高10-30cm。茎圆柱形,下部平卧,上部斜生或直立,多分枝,向阳面常带淡褐红色。叶互生或近对生;倒卵形、长圆形或匙形,长1-3cm,宽5-15mm,先端圆钝,有时微缺,基部狭窄成短柄,上面绿色,下面暗红色。花常3-5朵簇生于枝端;总苞片4-5枚,三角状卵形;萼片2,对生,卵形,长宽约4cm;花瓣5,淡黄色,倒卵形,基部与萼片同生于子房上;雄蕊8-12,花药黄色;雌蕊1,子房半下位,花柱4-5裂,线形,伸出雄蕊外。蒴果短圆锥形,长约5mm,棕色,盖裂。种子黑色,直径约1mm,表面具细点。花期5-8月,果期7-10月。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较强,能耐旱,在丘陵和平地一般土壤都可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春季4月播种,在整好土地上,开1.3m的畦,按行林距各约25cm开穴,深约5cm,施人畜粪水,种子与火灰拌匀后,匀撒穴里。
田间管理 幼苗高5~6cm时匀苗、补苗,每窝留苗3~4株,并除草,追肥1次;苗高15cm时,进行第2次。7月可再扯草。追肥1次,肥料都以人畜粪水为主。
病虫害防治 主要有蜗牛为害,可在早晨撒鲜石灰防治。
性状
性状鉴别 全草多皱缩卷曲成团。茎圆柱形,长10-25cm,直径1-3mm,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有明显扭曲的纵沟纹。叶易破碎或脱落,完整叶片倒卵形,绿褐色,长1-2.5cm,宽0.5-l.5cm,先端纯平或微缺,全缘。花少见,黄色,生于枝端。蒴果圆锥形,长约5mm,帽状盖裂,内含多数黑色细小种子。气微,味微酸而带粘性。
以株小、质嫩、整齐少碎、叶多、青绿色、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皮层宽阔,外侧为1-3列厚角组织,皮层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5-60μm,有时可见淀粉粒及细小的棱状结晶;维管束外韧型,8-20个排列成环,束间形成层明显;髓部细胞中亦含草酸钙簇晶。
粉末特征:绿色,味酸。①叶上表皮细胞表面观,细胞壁较平直,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常波状弯曲;角质层纹理明显,气孔平轴式。叶肉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直径7-37μm。②淀粉粒较少,单粒类圆形,直径5-20μm,脐点点状或裂缝状,层纹不明显;复粒少见,由2-3分粒组成。③种皮细胞碎片深棕红色,表面观细胞呈多角星状,有多数小突起。④果皮石细胞大多成群,长梭形或长方形,壁较薄,亦有类圆形,壁较厚。尚可见有果皮薄壁性大形网孔细胞。另有茎表皮细胞、导管、花粉粒、果皮表皮细胞等。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2g,加5%盐酸乙醇溶液15ml,加热回流10min,趁热过滤。取滤液2ml,加3%碳酸钠溶液1ml,置水浴中加热3min后,在冰水中冷却,加新配制的重氮化对硝基苯胺试液2滴,显红色。(检查香豆精)(2)取本品粉末10g,加蒸馏水100ml,并用甲酸调PH至3-4 ,冷浸2h,时时振摇,滤过。滤液置蒸发皿中置水浴中浓缩至约10ml,滤过,滤液备用。取滤液数滴置比色板上,加1%铁氰化钾水溶液1-2滴,再加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2滴,溶液变绿并出现蓝色沉淀。(用去甲肾上腺素0.2%水溶液及多巴水溶液做对照,结果相同)(3)薄层色谱 取上述滤液点样用。并以0.2%去甲肾上腺素水溶液及0.1%多巴甲酸水溶液对照。点样在硅胶G(青岛)板上,以正丁醇-冰乙酸-水(3:1:1)展开,展距13cm。喷0.2%茚三酮乙醇溶液,喷后置红外灯下烘烤约10nmin,显色,样品斑点显淡紫色。两种对照标准品初显紫红色,久置后现淡棕色。
化学成分
全草含大量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1]和多量钾盐(包括硝酸钾、氯化钾、硫酸钾和其他钾盐)[2]。还含多巴(dopa),多巴胺(dopamine)[1],甜菜素(betanidin),异甜菜素(isobetanidin),甜菜式(betanin),异甜菜甙(isobetanin)[3],草酸(oxal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柠檬酸(citr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丙氨酸(alanine)以及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蔗糖(sucrose)[4]等。另据报道全草显生物碱,香豆精,黄酮,强心甙和蒽甙的反应[4]。并含大量的聚ω3不饱和脂肪酸(ω3-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6]。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曲淑岩报道马齿苋乙醇提取物对志贺氏和佛氏付赤痢杆菌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水煎剂对志贺氏、宋内氏、斯氏及费氏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但痢疾杆菌在马齿苋肉汤中多次传代后能产生明显的抗药性。醇浸物或水煎剂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抑制作用;对某些致病真菌如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也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对结核杆菌无抑制作用;对小鼠腹腔注射大肠杆菌感染,用醇提液或醇提后残渣水煎液均无效。1992年马慕英报道了深圳市菜市场出售的野生马齿苋对多种常见的食品污染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马齿苋对多种常见的食品污染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即使稀释到12.5%的浓度仍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尤其是对许多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抑菌作用较强,而对藤黄八叠球菌不抑制,对霉状杆菌抑制作用不明显。马齿苋对一些霉菌也有抑制作用,如对总状毛霉、赤霉、交链孢霉、黄曲霉等抑制作用也较强;而对黑根霉、绿色木霉、黑曲霉无抑菌作用,对酵母菌无抑菌作用。
2.对平滑肌的作用 1985年曲淑岩报道马齿苋提取液(水煎浓缩加酒精去掉沉淀制成)及其分离的结晶氯化钾对豚鼠、大鼠及家兔离体、犬的在位子宫皆有明显的兴奋作用。马齿苋注射液2ml(相当于生药5-10g),比用麦角新碱0.2mg为强,较用垂体后叶素10单位为弱;而用4-6ml则与垂体后叶素10单位相仿。从马齿苋中分离的氯化钾结晶对大鼠离体回肠有明显的收缩作用,其作强度与前列腺素E1,200ug、新斯的明0.25mg相似,而20%煎剂0.2ml对离体豚鼠小肠有抑制作用。此后国外学者SunbhanichM等研究了马齿苋新鲜植物榨的水汁及沸水提取物对离体豚鼠肠蠕动及离体的心房和气管收缩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离体回肠,水汁和沸水提取物都使收缩的紧张度、振幅、频率增强。这种作用与乙酰胆碱类似,而且是剂量依赖性的。但是,收缩的紧张度和蠕动的增加可轻微地被阿托品阻断。两种类型的制剂均显示出剂量依赖性的对心脏心肌收缩力和收缩速率的作用,以及对离体气管条的松弛作用。这些作用与异丙肾上腺素产生的作用类似,并且可被心得安(2.1x10(-5)mol/L)完全阻断。马齿苋对离体豚鼠回肠和心房的作用结果提示该药可分别作为松驰剂和强心剂,其对支气管的扩张作用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
3.对骨骼肌的作用:OkwuasabaF等于1987年报道马齿苋水提取物有独特的使离体和在体骨骼肌舒张的特性,将此水提取物局部用于脊髓损伤所致的骨骼肌强直有效。作者又进一步研究了马齿苋的各种提取物的药理活性,并与水提取物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就对大白鼠膈神经一偏侧膈肌(MS和NS)及蛙腹直肌标本的抑制作用而论,马齿苋的各种提取物[甲醇(MEE),乙醚(DEE)及可透析的(DIF)提取物]的作用相似而且与水提取物(AEE)的作用也十分相似。
此3种提取物均具有:3.1.产生由开始时颤搐张力的增加随后长时间持续抑制所组成的双相反应;3.2.显着降低K+和咖啡因所致挛缩的颤搐/强直比例;3.3.衰减激动剂烟碱所致腹直肌挛缩。不可透析的(NDF)提取物仪显示很轻微的肌肉舒张作用而不衰减激动剂烟碱引起的挛缩。其作用机理可推测为:马齿苋水提取物和有机溶剂提取物通过干扰各种钙池而产生肌肉舒张,这些钙池与兴奋一收缩偶联如起动钙和细胞内钙池有关。咖啡因引起的收缩部分地是通过动员肌浆网(SR)钙池,而干扰这种钙池的动员,则可以部分地解释所观察到的各种不同的马齿苋提取物对咖啡因收缩的衰减。这些提取物的其它作用如对颤搐(MS)和强直张力的抑制可以用类似机理解释。这些提取物的IC50的强度顺序为DIF≥MEE>DEE。因甲醇比乙醚的分配系数低,可能甲醇提取物中含有更多的马齿苋肌肉舒张作用的活性成分。根据DIF具有明显的作用以及以前使用高压液相层析提取的100%乙腈部分没有骨骼肌舒张作用,可以认为马齿苋的有效成分中可能包括极性成分。
4.对子宫的作用:李守柔等于1979年报道,马齿苋对动物子宫有两种相反的作用,一为兴奋作用,系马齿苋中分得的氯化钾;一为抑制作用,系马齿苋中的有机成分。钾盐主要存在于茎中,有机成分主要存在于叶中。
5.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兰州医学院报道,20%水煎剂0.2ml对离体蛙心有抑制作用。对麻醉狗静脉注射3ml/只,呼吸、血压、心跳均无明显影响。
6.促溃疡愈合作用:全国中草药汇编报道,本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样物质,故能促进上皮细胞的生理功能趋于正常。
7.其它作用:StefanovZH等报道马齿苋的水溶性和脂溶性提取物能延长四氧嘧啶所致严重糖尿病大鼠和兔的生命,但不影响血糖水平,提示马齿苋提取物可改善脂质代谢的紊乱。
炮制
拣净杂质,除去残根,以水稍润,切段晒干。
归经
大肠;肝经
性味
酸;性寒
注意
《本草经疏》:凡脾胃虚寒,肠滑作泄者勿用;煎饵方中不得与鳖甲同入。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除湿 通淋。主热毒泻痢;热淋;尿闭;赤白带下;崩漏;痔血;疮疡痈疖;丹毒;瘰疬;湿癣;白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绞汁。外用:适量,捣敷;烧灰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经》云: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
2.《原病式》云:诸痛痒疮,皆属心火。马齿艾辛寒能凉血散热,故主症结,痈疮疔肿,白秃,及三十六种风结疮,捣敷则肿散疔根拔,绞汁服则恶物当下,内外施之皆得也。辛寒通利,故寒热去,大小便利也。苦能杀虫,寒能除热,故主杀诸虫,去寸白,止渴;辛寒能散肺家之热,故主目盲白翳也。
3.《本草正义》:马齿苋,最善解痈肿热毒,亦可作敷药,《蜀本草》称其酸寒,寇宗奭谓其寒滑,陈藏器谓治诸肿,破痃癖,止消渴,皆寒凉解热之正治。苏恭亦谓饮汁治反胃,金疮流血,诸淋,破血癖症瘕,则不独治痈肿,兼能消痞。苏颂谓治女人赤白带下,则此症多由湿热凝滞,寒滑以利导之,而湿热可泄,又兼能入血破瘀,故亦治赤带。濒湖谓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又无一非寒滑二字之成绩也。
4.《唐本草》:主诸肿瘘疣目,捣揩之;饮汁主反胃,诸淋,金疮血流,破血癖症癖,小儿尤良;用汁洗紧唇、面疱、马汗、射工毒涂之瘥。孟诜:湿癣白秃,以马齿膏和灰涂效。治疳痢及一切风,敷杖疮。
5.《食疗本草》:明目,亦治疳痢。
6.《本草拾遗》:止消渴。
7.《蜀本草》:主尸脚(人脚无冬夏常拆裂)、阴肿。
8.《开宝本草》:主目盲白瞖,利大小便,去寒热,杀诸虫,止渴,破症结痈疮。又烧为灰,和多年醋滓,先灸丁肿,以封之,即根出。生捣绞汁服,当利下恶物,去白虫。
9.《日用本草》:凉肝退翳。
10.《滇南本草》:益气,清暑热,宽中下气,润肠,消积滞,杀虫,疗疮红肿疼痛。
11.《纲目》: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治产后虚汗。
12.《生草药性备要》:治红痢症,清热毒,洗痔疮疳疔。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马齿苋
拼音注音
Mǎ Chǐ Xiàn
英文名
HERBA PORTULACAE
来源
本品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 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残根及杂质,洗净,略蒸或烫后晒干。
性状
本品多皱缩卷曲,常结成团。茎圆柱形,长可达30cm,直径0.1~0.2cm,表面黄褐色,有明显纵沟纹。叶对生或互生,易破碎,完整叶片倒卵形,长1~2.5cm,宽0.5~1.5cm;绿褐色,先端钝平或微缺,全缘。花小,3~5朵生于枝端,花瓣5,黄色。蒴果圆锥形,长约5mm,内含多数细小种子。气微,味微酸。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晒干。
鉴别
取本品粉末2g,加盐酸乙醇溶液(1→20)15ml,加热回流10分钟,趁热滤过。取滤液2ml,加3%碳酸钠溶液1ml,置水浴中加热3分钟后,在冰水中冷却,加活性炭少量,搅拌,滤过,滤液加新制的重氮对硝基苯胺试液2滴,显红色。
归经
归肝、大肠经。
性味
酸,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热毒血痢,痈肿疔疮,湿疹,丹毒,蛇虫咬伤,便血,痔血,崩漏下血。
用法用量
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摘录
《中国药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