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杧果叶
拼音注音
Mánɡ Guǒ Yè
出处
《岭南采药录》
来源
为漆树科植物杧果的叶片,随时可采。
化学成分
含抗坏血酸237毫克%、鞣质11.73%、杧果甙6.9%(以干叶计算);尚含树脂、氢氰酸,萧酮类等。
药理作用
叶的提取物能抑制化脓球菌、大肠杆菌。叶或汁对敏感的人可引起皮炎。对动物有雌性激素样作用。
性味
《陆川本草》:酸甘,性凉。
功能主治
①《陆川本草》:行气疏滞。去痧积。治热滞腹痛,气胀。并洗烂疮。
②《南宁市药物志》:治小儿疳积,消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复方
《岭南采药录》:治枪弹伤:杧果叶煎水洗;铁屑入肉,取叶捣烂敷罨。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杧果叶
拼音注音
Mánɡ Guǒ Yè
英文名
Mango Leaf
出处
出自《岭南采药录》。
来源
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杧果Mangifera indica L.的树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ngifera indica L.[M.austroyonnanensis Hu]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随采随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350m的山坡、河谷或旷野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原形态
杧果 常绿大乔木,高10-20m。树皮灰褐色,小枝褐色,无毛。单叶王生,聚生枝顶;叶柄长2-6cm;叶形和大小变化较大,薄革质,通常为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2-30cm,宽3.5-6.5cm,先端渐尖、长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皱波状,无毛,叶面略具光泽;侧脉20-25对,斜升,两面突起,网脉不显。圆锥花序长20-25cm,多花密集,有柔毛;花小,杂性,黄色或淡黄色;萼片5,卵状披针形,长2.5-3mm,宽约1.5mm,有柔毛;花瓣5,长约为萼的2倍;花盘肉质,5浅裂;雄蕊5,仅1枚发育,长约2.5mm,花药卵圆形;花丝极短;子房斜卵形,径约1.5mm,无毛,花柱近顶生,长约2.5mm。核果椭圆形或肾形,徽扁,长5-10cm,宽3-4.5cm,成熟时黄色,中果皮肉质,肥厚,鲜黄色,味甜,果核坚硬。花期3-4月,果期7-8月。
化学成分
含杧果甙(mangiferin),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鞣质,树脂,氢氰酸,黄酮类等。
药理作用
叶的提取物能抑制化脓球菌、大肠杆菌。叶或汁对敏感的人可引起皮炎。对动物有雌性激素样作用。
归经
心;肝;脾;胃经
性味
苦;凉
功能主治
止渴;化滞;止痒。主消渴;疳积;湿疹瘙痒;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各家论述
1.《陆川本草》:行气疏滞,去痧积。治热滞腹痛,气胀。并洗烂疮。
2.《南宁市药物志》:治小儿疳积,消渴。
摘录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