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5-10-26
抗抑郁药提高自杀几率
加拿大有关部门报告,1992~1998年共有317821例老年人服用抗抑郁药,结果上消化道出血者974例,出血率为7.3人/1000人/年。最近国外研究人员报告,1992~2000年的资料分析表明,6400例住院患者应用选择性5-羟色胺(HT)再摄取抑制剂(SSRI),共有196例引起异常出血。低度SSRI(米氮平、马普替林、米安色林等),发生18例,中度SSRI(文法拉辛、多塞平、阿米替林等)发生75例,高度SSRI(氟西汀、舍曲林、氯米帕明等)发生103例。主要是子宫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和脑出血等。孙忠实分析说,其主要出血机制是因为5-HT是潜在的促血小板凝集剂。
抗抑郁药致性功能障碍也有报告。荷兰报告,1232例服用SSRI者,随访12个月后发现,120例因性功能障碍而停药,多发生在服药后第1周。其特点是,男性显著多于女性(16%:6.2%)。男性主要表现为射精延迟,以帕罗西汀为最常见;女性则主要表现为性欲降低。
最近相继有报告认为,SSRI可增加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自杀意念的趋势。为此,FDA提出对此类药物进行重新评估。最新报告称,新型选择性SSRI抗抑郁药度洛西汀导致健康受试者自杀5例(共100例受试者),FDA表示将重新调查和评估此事件。另有20个安慰剂对照试验表明,有8种SSRI可增加自杀的危险性,其中以氟西汀、帕罗西汀最为显著。因此在2003年10月,FDA要求在药品瓶签上加上警告语,强调必须逐渐增量,不能突然停药;且应密切观察,尤其是在患者用药后的1~9天;高危患者和18岁以下慎用。
孙忠实还介绍说,欧盟不久前完成对两类抗抑郁药——SSRI和SNRI(5-HT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的再评价,结论是:这两类抗抑郁药不应超适应证中的适用人群而用于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和焦虑症只适用于成人,因与安慰剂相比自杀行为和攻击行为增加。美国和加拿大因此要求生产厂家修改说明书。
氟喹诺酮类药出现跟腱病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上使用广泛的抗菌药物。最近发现,氟喹诺酮类药物致跟腱病有所增加,但总发病率仍较低,约3.2人/1000人/年,尤以大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居多;如与皮质激素并用,发病率更高。研究表明,1972年7月~1998年2月,共有46766例服用此类药物,其中704例确诊为跟腱病,有38例跟腱断裂。比利时药物警戒中心在2000年1月~2002年4月共收到161份左氧氟沙星致跟腱病的报告,其中有68例为跟腱断裂。其特点是:以老年人居多,平均年龄68岁;一半患者同时使用了皮质激素;平均发作时间为8.6天,出现跟腱断裂时间为10天;个别患者发作时间为48小时;以左氧氟沙星发生率为最高,其他喹诺酮类药物需使用10年以上才会出现。孙忠实说,这些报告提示老年人应慎用此类药物,且不应与皮质激素合用。
目前,在美国已知有30多种药物可致心律失常。近几年,非心脏病药物致心律失常也有不少报告,如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可致QTc(QT间期)延长,其中格帕沙星因患者服用后发生严重尖端扭转型室速已被撤出市场。
专家指出,以上三类药为近年来老药新ADR的一些典型事例,这些事例表明,老药出现新ADR现象仍然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