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8-06-30
北京郊区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历史上曾是我国原料药材的重要流通市场。京郊所产中药材素有“国药”、“京药”等美誉。近年来,北京在开辟农民增收致富新途径的基础上,突出保护生态环境理念,大力发展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兼顾的作物品种,中药材种植业蓬勃健康发展。
种植区向山区转移品种面向市场需求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北京药材种植主要集中在通州区、房山区等平原区县。由于中药材种植机械化水平低、用工多、成本高等原因,种植中药材收入并不理想。不同地区种植的探索表明,山区才是种植中药材的最适宜地区。这是因为,第一,山区环境好,中药材产品质量高;第二,选择山区林下和坡地种植中药材,利用了过去无法利用的土地,不与粮食争地,同时还可治理裸露山坡,改善环境;第三,农户管理精细,产量高,效益好。
探索的结果使北京中药材种植区域由传统的平原种植转向山区种植。目前,中药材种植主要分布在延庆、门头沟和怀柔等山区县,其中延庆县种植面积最大,达3.37万亩,其次是门头沟区和怀柔区,种植面积均达到上万亩。
为了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北京地区中药材品种种植面积主要根据市场需求而定,用价格杠杆进行调控。北京地区野生中药材达300余种,可进行人工栽培种,目前种植中药材具有一定规模的品种有20余种。其中以黄芩、西洋参的种植面积最大,占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的65%。其次是玫瑰花、金银花、板蓝根、远志、留兰香、菊花、牡丹和黄芪,另外还有少面积的射干和丹参等品种。
着力推广定单生产解决药农后顾之忧
在中药材产业发展过程中,为了解决农户药材销售问题,北京市中药材种植业协会依托同仁堂等大型制药企业,北京燕京饮片厂、北京人卫饮片厂和琪景饮片厂等40余家饮片厂和河北安国药材市场,为药农提供订单收购服务,在农民购买种子时就与其签订保护价回收药材的订单,解决农民中药材销售的后顾之忧。从2004年以来,该协会累计与农民签订订单2万余亩,直接联系企业回收药材400万公斤,为药农增收2000余万元。2007年,在北京市中药材种植业协会和密云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帮助下,密云县太师屯镇前南台村在林间种植白术20多亩,果农王金生自家果树行间种植了2亩白术,由于严格按照协会的技术要求进行管理,亩产鲜白术600多公斤,亩效益达到了8400元。
兼顾经济生态效益发挥药材多种功能
北京市中药材种植业协会理事长王俊英说,中药材种植品种的选择应因地制宜,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重点推广抗旱、抗寒、冬季覆盖好、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多年生药用植物。这样在提高山区农民收入的同时,可以降低对土壤耕作层的破坏,改善山区生态环境,打造农田优美景观,促进郊区旅游业发展。如连翘(又名迎春花),早春即开花,花量大,是早春优良的观花灌木,可以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宅旁、路边、溪边、岩石、山下栽种。由于其根系发达,也可作花篱或护堤树栽植。定植2~3年后就可基本覆盖地面,能有效防止雨滴击溅地面,减少侵蚀。连翘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可以防止土块滑移,保持水土,维持地力。此外,可以结合观光农业,发展药食两用的枸杞、桔梗以及观赏性非常好的牡丹和芍药等品种。黄芩除用于生产药材外,其叶片还可以加工成黄芩茶,延长其产业链,实现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