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6-06-16
我国的冠心病介入治疗始于1984年,直至90年代才进入快速稳定发展阶段。近几年来每年手术例数以30-40%的速度增长。从早期单一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扩展至现在包括冠状动脉内支架术(stenting)、冠状动脉内消斑术(debulking)、高频旋磨术、定向旋切术、血管内超声、血管内近距放射治疗、药物涂层支架等高新技术和器械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技术不断成熟。介入手术处理的病变由最初简单的单支血管局限病变到复杂的无保护左主干、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难度不断被突破,手术适应症不断扩大,使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从中受益。其中“药物涂层支架”在临床上的大量应用,突破性地解决了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的再狭窄问题,术后1年的支架再狭窄率下降至5%左右,自2002年药物涂层支架在中国开始临床应用以来,植入的支架70%为药物涂层支架(包括Cypher Select支架、TAXUS支架、FIREBIRD支架)等,有些医院药物涂层支架的使用达到了90%,意味着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已经开始逐步进入到药物涂层支架时代。
每年定期举行的学术会议包括中国CIT和中国介入沙龙等日益成为国内和国际上重要的学术会议,促进了中外心血管介入医师间的学术交流与分享。其中自2004年开始以来,连续举办2届,已成为中国心血管介入业界中有重要影响力的盛会。今年注册参会的介入医师将超过1200位,将进行疑难病例的讨论、手术经验教训交流和分享,为介入医师的学术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对于培训和提高中国介入医师的技术水平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正在制订冠心病介入治疗规范化培训和技术准入制度,这将有力推动该项技术在我国健康发展。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冠心病介入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甚至与一些不发达国家(如印度)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完成例数相对较少。美国每年施行的冠心病介入性治疗超过85万例,而2005年我国的冠心病介入性治疗仅8万例;我国冠心病发病率虽然低于美国,但人口基数庞大,按人口基数计算,冠心病患者和需介入性治疗的绝对人数不在其下,故每年仅数万例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患者的需要;同时国内昂贵的介入器械和材料已成为制约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的瓶颈。
我国东西部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下一步应加大培训、协作和技术交流力度。目前国内已有几家大型冠心病介入治疗培训中心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同时要积极推动并实施国产冠心病介入治疗器材的研发,以尽快促进这一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相关链接:
吕树铮:
1983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原北京第二医学院)1990年于法国鲁昂大学附属中心医院研修心脏介入;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内科教研室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心脏病学系常务副主任。
现任中华心血管病介入学组常务委员、中华中西医结合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保健局老年心血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研奖励基金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老年病学杂志》、《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华新医学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心肺血管病杂志》、《临床心血管病杂志》编委。
专业领域: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多年从事心内科临床与科研工作,在冠心病、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及独到的见解。是国内最早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先驱者之一,率先在国内开展多项介入治疗新技术。曾应邀到全国30个省、直辖市约200余家医院开展冠脉介入手术,连续多年个人冠脉介入治疗总例数及复杂病变治疗例数于国内名列前茅,是我国知名的心血管病专家。曾荣获2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冠脉介入技巧及器械选择》和《冠心病介入治疗手册》等4部学术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