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4-02-06
在给幼儿园、中小学家长讲课时,我发现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听课的家长,绝大多数是孩子的母亲,占家长总数的百分之七八十,有时甚至比这个比例还要大。许多家庭担负教育子女任务的就是母亲一个人。
从对孩子的教育和孩子成长角度看,这并不是最佳的选择,应该说利少弊多。由一个人教育孩子倒是容易做到步调一致,不会出现“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的问题。但一个人的能力再强,自身的修养再好,也是有局限性的。
在中国妇女身上,素有许多传统美德,诸如热爱家庭、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吃苦在前、忍辱负重、甘于为家庭做出自我牺牲等等。这些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因素,时刻都在感染着孩子。作为女性,更有一些男性所不能比拟的长处,诸如感情丰富细腻、做事考虑细致周到、待人热情、对人关心照顾无微不至等等。这些长处使人们都感到把孩子交给她们培养教育是放心的。
然而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由于社会、生理、实践等方面的原因,女性自身也有她们难以克服的弱点,比如,有的人心胸狭窄、敏感多疑,有的心理承受力差,有的过于注重小节、唠叨挑剔等等。这些缺点,对孩子的教育是不利的,对孩子的性格、气质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不能不承认、不正视这一点。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这样说:现在我们中国,很难寻找到真正的“男子汉”!这恐怕和孩子后天的生活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无直接的关系。
孩子脱离母体,首先投入的是母亲的怀抱。母亲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孩子是从母亲那里接受“人之初”教育的,是女性给打上的“底色”。到托儿所、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是“清一色”的女性,又使孩子们多了些学习、模仿女性的机会。进入小学、中学,教师群体中虽然间或有些男性,一般还是女性教师占大多数,仍旧是女人的“世界”。长大成人了,娶了媳妇,母亲不再管了,但不少男人还是“妻管严”,仍旧还得乖乖地接受女人的“调教”、“管制”……从出生的那天开始,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被女性包围了,就像《红楼梦》贾府里的贾宝玉似的,掉到女人“窝”里了,你说,上哪里去寻找真正的“男子汉”呢?这当然是在说笑话,但也不是一点儿道理也没有。
不管是说实话,还是在说真格的,如果小孩子的培养教育完全由母亲“把持”的局面不改变,肯定是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不仅会使男孩“女性化”,缺乏阳刚之气,女孩子的性格也会更加柔弱。
所以,夫妻“搭档”共同教育子女,要比母亲一个人“单枪匹马”好得多。(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